‌·

笃行实干勇担当 踔厉奋发向未来

——南明区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1月12日        版次:T11    作者:

方圆荟·海豚广场。

▲求职者在南明区零工市场服务台咨询。

春光和煦时密集部署、夏日繁花中奋力拼搏、秋高气爽时加压奋进、寒冬腊月里集中攻坚……在2024年的时间刻度里,笃行实干依然是南明区不变的注脚,一帧帧奋斗场景勾勒出该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过去一年,南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在胸怀“国之大者”中找准定位,在把握“省之大计”中明确方向,在办好“市之大事”中扛牢责任,在服务“全区大局”中检验成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强省会”为主抓手,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民生福祉节节攀高,中国式现代化南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稳增长 厚植产业根基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2024年12月31日晚,南明区各大商圈和特色街区多彩活动火热上演,众多市民游客相聚南明区,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花果园商圈,“瑞启南明·花耀贺新年”跨年晚会燃爆现场,方圆荟·海豚广场高空光焰、凤凰飞天秀点亮跨年夜,双子塔跨年倒计时仪式感拉满;在火车站商圈,贵阳万象城冬日主题巡游、随机舞蹈派对、楼体光影秀、无人机光影秀“解锁”新潮玩法,鸿通城“金蛇献瑞 鸿运当头”跨年盛典节目精彩纷呈;在青云路步行街,“让我们‘年’在一起”主题音乐派对激情开唱,小黄鸭主题年货节、新春游园会人气十足……

依托商圈新地标的热度,抢抓“花式跨年”的潮流,点燃消费新活力,南明区跨年夜的热烈氛围,是该区2024年推动商贸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4年,南明区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落地嗨乐街区、方圆荟·海豚广场、贵阳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商业街),“一带两圈多点”商业蓝图不断落子布局。同时,紧盯节假日、避暑季等各类消费热点,谋划开展好特色活动,持续变活动“流量”为消费“能量”、经济“增量”。

除商贸业外,南明区其他产业发展同样稳中向好。过去一年,南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强省会”首先强产业,立足优势特色产业、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聚力做强工业经济。抢抓设立贵州南明经济开发区机遇,构建“一核两翼”发展空间布局,聚焦“一主一特”产业定位,持续拓宽产业链条、延展产业幅度、形成产业集群,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2024年1至11月,南明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49.2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

聚力做强数字经济。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积极融入省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坚定不移落实数字活市战略,全面推进数字新基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为贵阳贵安“强省会”行动和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2024年,南明区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再创新高,达28.03亿元。

聚力做强文旅经济。持续狠抓“三大要素”,精深挖掘资源、精准拓展客源、精细优化服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服务链,推动文商教体旅融合发展,精准高效满足游客个性化、智慧化、多元化需求,上榜2024年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爽爽贵阳·甲秀南明”城市品牌不断擦亮。

聚力做强农业经济。聚焦农业更优、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紧盯永乐乡桃产业这一特色农业优势,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足农旅融合文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24年,南明区29个行政村平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45.13万元。

促突破 深化改革开放

近日,南明区城垣步道焕新亮相,全长2795米,是南明区推进“一河一道一片”建设的重要部分。从中山东路与文昌南路交界口沿着城垣寻迹线漫步向前,沿线文化墙、文化石梯、仿古城墙、亭廊等新建景观让人耳目一新,经过美化升级的墙面、公交车站、绿化带等生动呈现出老贵阳“九门四阁”等历史文化,为南明区增添了一抹历史文化色彩。

近年来,南明区积极在贵州“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和贵阳市“一河一道两片”城市文脉体系中找定位、扛担当,聚焦“省会核心、筑城客厅”总体定位,围绕“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打造要求,大力推进“一河一道一片”规划建设,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

2024年,南明区把探索实施“文脉保护、运营前置”赋能“一河一道一片”活力提升作为2024年“一县一试点”改革课题来推进,改革试点成效初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4年,南明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以改革探路、创新开局、开放聚力,全面发力、攻坚克难,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看,南明区改革工作亮点纷呈——

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关实施意见,构建了今后一段时间“1+5+1”改革全景图、路线图、施工图;坚持全面盘点、突出重点、抓好试点、打造亮点,以“一县一试点”为牵引,高质量完成区级机构改革,紧扣“强省会”行动谋划实施33项改革任务,各项改革任务均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看,南明区开放脚步稳健铿锵——

持续优化开放格局、拓宽开放通道、建强开放平台、壮大开放主体、丰富开放业态,成功举办中国——东盟食品行业合作(贵阳)对接会、中医药产业合作对接会;推动美团歪马、贵州澳来等重点企业落地南明,实际利用外资超2000万美元;打造“贵州苗姑娘手信”旅游伴手礼品牌,CW澳洲大药房二店开业;贵阳大剧院建成贵阳贵安服务贸易(外包)特色基地,省水利水电研究院被认定为贵阳贵安服务贸易(外包)特色企业。

看,南明区创新动能澎湃十足——

聚力推进产业提能、企业提质、创新提效,全面落实科技创新“3+3”工作部署,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行动,科技赋能蝶变升级,创新驱动活力迸发,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南明区连续6年上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成功申报获批贵州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全省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贵州首个气象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3个省级创新平台,推动省科技支撑项目立项17个,24人入选贵州省第八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服务平台达46个。

办实事 托起民生幸福

2024年10月,南明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南明区托育机构管理专项培训会,助力提升从业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据了解,南明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于2024年7月挂牌,采用“医育结合”模式运营,以区妇幼保健院为主导、辖区示范性托育机构配合参与模式,在从业人员培训、标准规范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对辖区内托育机构进行指导和规范,着力提升全区托育服务水平。

南明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该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写了《南明区托育服务指导标准文件汇编》,全力加强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同时,逐步构建托育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实行院校培训与专家进机构指导双向模式,聚焦机构管理、托育技能、早教理念等关键内容,开展从业人员系列培训,做好服务指导,全力提升从业人员专业与职业素养。

南明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还融合该区特色文化底蕴,探索打造南明区“筑梦童源”托育公共服务品牌,逐步引导已备案托育机构加入,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与品牌影响力的托育服务机构,不断提升群众对托育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建立南明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是南明区2024年为民办“十件实事”的项目之一。2024年,南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四位”工作等民生工程绵绵用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实施新建、改扩建“15分钟生活圈”项目62个,已全部建成投用;建成公共停车场3个,新增公共停车位4514个,完成5个农贸市场数字化改造;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8条背街小巷融入老旧小区综合打造,已全部完工,改造地下管网151.618公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农村“五治”。大力“治房”,改造宜居农房200户,拆除“空心房”5栋;精准“治水”,统筹推进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农村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闭环“治垃圾”,云关乡、后巢乡、小碧乡全面纳入城市垃圾收运体系,永乐乡分类收运实现全覆盖,做到日产日清;长效“治厕”,新建农村厕所管护站1个,提升改造公厕11座,建设无动力生态公厕3座;齐力“治风”,完成永乐乡水塘村农村公益生态公墓建设,农村婚事均一天办结,丧事三天办结率保持在99%以上,“其他不办”基本实现。

扎实推进“四位”工作。“床位”方面,新增区管医疗机构80家,三家公立医院床位同比增长14.83%;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有92家,可提供托位数4739个,每千人托位数4.35个。“岗位”方面,建好用好“一园一场一平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区零工市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12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51%;全区人才总量28.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85%;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学位”方面,通过“现有教育资源增容一批、区域合理引流一批及资源布局优化一批”的方式,实现基本学位保障,顺利解决“够不够”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车位”方面,南明区智慧停车平台目前已初步完成停车场管理、收费管理、人员管理模块的开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2025年,南明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推动“强省会”行动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抓目标、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抓改革、抓开放、抓功能、抓民生、抓安全,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