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提质

——观山湖区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1月12日        版次:T12    作者:

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内停放着崭新的汽车。陈杨 摄

▲观山湖区科技局举办的科普市集活动。观山湖区科技局/供图

在这里,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引擎。作为贵阳市的新城区、中心区、窗口区、生态区和试验区,观山湖区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描绘高质量发展蓝图中育新机、开新局,锚定打造“产业之城”新目标,构建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这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观山湖区汇聚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常住人口超70万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7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全区具有资格资质认定的科技型企业达226家;每万家法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为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观山湖区编制《数字观山湖专项规划》,全力打造数字融合应用创新引领区、数字治理标杆实践区、新型智慧城市先导区;建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优化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观山湖区正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催生发展新动力

在位于观山湖区的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大型智能生产设备排列有序,仅需少量技术人员操作,整个生产流程便能高效运转,展现出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自2021年投产以来,中安科技集团已获得包括中国品牌5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120个称号。”中安科技集团董事兼财务总监艾丽凤说,中安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累计获得知识产权及专利103项,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公司打造的“5G+AI数字孪生”智能工厂,促进了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近日,中安更是在国内率先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及融资,获得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2000万元的贷款额度,成为我省首家从数据资产入表及融资到账实现全链条贯通的企业,意味着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更进一步。

据介绍,中安前瞻性地布局产业数字化战略,发掘出多项数据应用场景,并成功登记数据知识产权和数据要素,涵盖企业采购订单、物料类型、电缆生产数量、销售情况等关键信息,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应用,中安在生产工艺工序、仓储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服务等多个场景下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中安科技集团的成长,是观山湖区工业企业以创新驱动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一个生动例证。在观山湖区的积极推动下,该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依托本地龙头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数字化诊断服务,观山湖区陆续帮助多家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同时,深入调研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际需求,梳理涵盖企业生产流程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产业链协同数字化以及智能管理决策等多个场景的数字化改造需求。并积极搭建桥梁,引入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深入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从而有力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进程。

截至目前,观山湖区已对6家生态特色食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进行全面摸底,并成功对接服务商上门提供专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切实保障。

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需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又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作为以吉利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聚集地,观山湖现代制造工业园区在汽车制造领域有所建树。为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基础,观山湖区聚焦“一主一特”(即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生态特色食品制造业为特色产业),同时围绕“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特别是针对汽车产业及其核心的动力电池产业,对产业链进行细致划分与深化。观山湖区还从全省汽车配套产业乃至西南汽车产业大配套角度出发,着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领域进行布局,旨在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产业示范园区,精准推进汽车及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快谈快签快落。

在此背景下,观山湖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应运而生。该园区占地556亩,总投资27.7亿元,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建成各类定制标准厂房超50万平方米。园区不断完善园区共享食堂、生活超市、员工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于202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自开园以来,贵阳俱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贵阳中冠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贵州恒飞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博特斯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纷纷落户。截至目前,已签约企业25户,其中俱进汽车2024年实现产值3.12亿元,且实现上规入统。

科技赋能 提质增效 铺就发展新赛道

在观山湖区看来,科技赋能是驱动区域发展提速的关键。为此,该区愈发重视科技创新的投入,努力为产业发展铺设一条更具竞争力的赛道。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持续繁荣,更是观山湖区迈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非“备选方案”。

从研发投入来看,去年,观山湖区“三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112家、占比达36.48%,“三上”企业研发投入经费超过23亿元。新增1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零”的突破。全年预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预计全市排第2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科技创新,并将其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去年,观山湖区省市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项目立项31项,获得资助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区级立项13项,资助306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研发资金2000余万元,预计增加收入1.5亿元;“观山湖区东西协作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建设”项目入选2025年度贵州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拟立项项目(第一批);4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贷款,累计获审批贷款额度近8000万元,为企业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方面,观山湖区积极嫁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平台资源,促进辖区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4年,观山湖区促进辖区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近20项,在研项目近百项,涵盖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观山湖区向工业、数字经济、农业等领域要产能,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实现产能的显著提升和产业的优化升级。

其中,工业领域,贵州吉利汽车研发的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轿车实现40%的节能率;中安科技成为国家电网30kV及以下电缆供应商和国家电投贵州唯一指定供应商。数字科技领域,大象慧云税务数字化平台、东彩生态畜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等应用场景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农业领域,贵阳农投集团建成“2+6”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体系,金黔农业累计完成选育登记蔬菜品种51个;引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快速提升了贵州本土育苗保障能力,加快现代种业全产业链的闭环建设。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观山湖区也取得有效成果。观山湖盘江大厦3号楼、观山湖区金融城10号楼分别于2023年、2024年陆续被评选为贵阳贵安数字产业楼宇。众多数字产业相关企业入驻,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为区域数字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

观山湖盘江大厦3号楼作为网络视听数字产业楼宇,聚焦视听产品服务、原创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创新及孵化等业态,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数字经济新领域产业,整合产业链关键企业,推动产业蓬勃发展,并采用“引进+培育”模式,构建大数据产业链生态,截至2024年11月,楼宇入驻企业34家,整体营收超7.6亿元。

金融城10号楼则依托基金小镇、会展产业孵化园区等优势,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截至2024年11月,入驻该楼宇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达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营收达到3.37亿元;楼宇内企业取得软服业企业专利16个(项)、软件著作权167个、软服业企业标准10个。

科技赋能与乡村振兴实现“双向奔赴”,位于朱昌镇的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是观山湖区把数字文化产业导入乡村的创新实践,也是观山湖区推进城乡互动、产城融合,以数字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探索。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家以数字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汇聚于此,18家企业在朱昌镇扎根落户,在2024年创造出超过3040万元的产值。随着2025年多彩新媒及贵州网络视听产业园的加入,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的年产值预计将迎来质的飞跃,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人才强基 服务提升 打造发展新生态

要推动科技、产业的变革,离不开人才的引领作用。

观山湖区始终将人才战略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聚焦“卡、钱、户、房、岗”落实政策兑现,为人才提供包括薪酬补贴、安家费、租房补贴、柔性引才补贴等在内的优惠政策,降低人才生活成本,增强其归属感。另一方面,构建“一电一键一专员”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通过人才服务热线、线上小程序及线下服务专员,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类难题,确保人才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数据显示,观山湖区已累计新增制造业产业人才、大数据人才等9600余人,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18万人。科技人才方面,该区拥有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引进12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直接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90余名。2024年该区省“十百千”高层次人才、科技副职等人才培养立项35项,获得资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

为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入驻,观山湖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每一位企业家和科研人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与发展中去。

观山湖现代制造工业园区深化“贵人服务”品牌,创新开发“观智园区”App、搭建“窗口+工作专班”“园区+企业之家”等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办事“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建立“党建+”“服务+”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观山湖区还出台《观山湖区市场主体培育方案(试行)》《观山湖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倍增发展十条政策措施(试行)》等惠企政策,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土地供应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补措施的实施,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激发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当前观山湖区规上工业企业共57家;2024年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15.79%,高新技术企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6.18亿元,高新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60%。

此外,观山湖区还通过打造区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升辖区科创服务水平。该中心结合政府引导与专业运营,整合服务、项目和人才资源,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集资源链接、宣传展示、交流共享、孵化培育于一体,形成科创资源“总枢纽”,并打造科技创新宣传展示“新窗口”。在孵化培育上,中心提供全链条服务,成立孵化器联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该中心已完成实体化建设,线上已完成高企培育、项目申报、政策超市三个业务系统融合并投入使用;线下阵地建设基本完成装修。同时,已与12家第三方机构达成入驻协议。

未来,观山湖区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蔡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