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魏平华(左)与记者走访大十字地下通道。

扫码看视频
地下通道标识不清晰、地形复杂、出口难寻……在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和不少社交平台上,不少游客网友“倒苦水”,引起融媒问政观察员、市人大代表魏平华的关注。1月11日,魏平华将地下通道寻路难的问题撰写成代表建议,带上市两会。
“我自己是贵阳本地人,都在地下通道走错过好几次,更别说不熟路的外地朋友了。”带着这一问题,2024年12月16日,魏平华与记者一同走访小十字地下通道、大十字地下通道和新路口地下通道,实地探访听民声。
这三处地下通道都位于闹市区的十字路口,均分为四个方向、八个出口,里面商铺云集,人流量大。
在小十字地下通道,魏平华发现,同一方向的两个出口指示牌上大字重复,例如同为“中山东路”或“大十字”等,只有仔细看下方小字才能区别不同出口,行人容易忽视而走错出口。
大十字地下通道的内部通道岔口、电梯等处设置了多个详细的指引牌,每个出口方向还至少备注了4个沿线地标。但魏平华观察发现,很多外地游客和部分本地年轻人并不熟悉相关地名,并且有些地名已发生变更,与指引牌上的内容不符。
新路口地下通道紧邻热门“打卡点”青云市集、贵州民族文化宫、筑城广场,内部指引牌曾于2024年10月进行过改进。魏平华和记者从筑城广场一侧的出口进入通道后发现,在地下通道8个出口的地面上均贴有8张颜色鲜明的指引标识,其中仅通往青云路方向的通道中间贴了一张指引标识,上方没有悬挂其他指引牌,不符合大多数行人的找路习惯。行人一旦错过出口处的指引标识,就容易在通道内“犯迷糊”,只能靠导航或问路前行。在走访中,魏平华还遇到了不少问路的行人。
通过实地走访,魏平华在笔记本上记满了问题:“通道里外标识不清晰,指示不明”“指示牌不显眼;商铺门店多,分岔口多,不好找方向”“网红打卡点未新增指示牌”“主城区地下通道管理方不统一,不便于管理”……
“我从优化通道设计、完善标识系统、引入智能导航系统、增加地图和说明等几个方面撰写了《关于解决城市地下通道‘寻路难题’的建议》,带上本次市两会。希望贵阳市地下通道各个管理部门能加强联系,协调制定统一的管理方案,让市民游客通行更方便。”魏平华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欣宇 任璐瑶 文/图
(《地下通道寻路难 市民游客受困扰》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