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本云
南明区政协建设了“南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为什么要建设“南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呢?一方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另一方面是解决“南事”,“南”有南明的“南”和群众困难的“难”两层含义,也就是说平台是聚焦南明区高质量发展之“南事”议政,聚焦群众关心关注之“难事”协商。
具体工作中,我们建立起三级协商平台,区级层面建立“协商议事中心”,并依托乡(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建立“协商议事站”,依托前期建设的委员工作室建立“协商议事室”。通过三级协商平台齐发力,在“商量”中促进老百姓的难事得到解决,在“商量”中体现为民情怀,在“商量”中促进基层治理。
热点 问答
记者:我们都知道,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所以做好协商工作,重点就要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南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是如何在基层开展协商的?
陈本云:刚刚我说到了“南事好商量”有三级协商平台,这三级协商平台在开展基层协商的时候各有侧重。其中,区政协主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社会聚焦的事项开展协商,提出具有针对性、见解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乡(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主要围绕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等事项开展协商;委员工作室主要围绕群众的身边事通过“院坝协商”“社区协商”等方式开展协商。
记者:我们通常开展的协商都是由政协或相关部门来牵头开展,您刚才说到委员工作室围绕群众的身边事,通过“社区协商”等方式来开展协商,请问委员工作室开展“社区协商”的流程是什么?
陈本云:主要有以下四个流程。议题收集,各委员工作室立足岗位优势和个人特长,通过委员接待日、委员信箱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议题清单;议题确定,收集起来的清单,通过和乡(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相关部门等协商,确定协商议题,报区政协备案;商前调研,委员工作室邀相关方对议题进行调研,为协商做好充分准备;协商实施,委员工作室来搭台,在委员的办公室、社区院坝、广场、长廊等“家门口”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协商”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群众的难事不再难。
近三年来,我们共成立29个委员工作室,取得不错成效。例如田永伍委员工作室,近三年共开展“委员接待日”30多次,收集各类问题或意见建议600余条,开展社区协商40余场次,协商解决问题40多个,内容涵盖小区环境改造、娱乐设施设置、社区卫生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
(《“南事”议政平台促“难事”解决》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