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轨道交通S1线于2024年底开通,贵安新区直管区与贵阳市主城区通勤便捷度进一步提升。图为一列S1线电客车从贵安新区境内的大龙井站驶出。
1月12日,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大会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报告,2024年,贵阳贵安坚定不移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锚定目标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以改革为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凝心聚力稳住了经济增长基本盘,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其中,贵安新区直管区生产总值连续6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长,全年增速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
20%的增速,对国家级新区贵安来说,来之不易。2024年,贵安新区紧扣“一极一高地两示范”发展定位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蹄疾步稳,顶压前行,奋力攻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效提升,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于今年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现贵安新区‘三年大变样’”。来自贵安新区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将结合工作实际,勇担使命、迎难而上、凝心聚力,为贵安新区全面实现“三年大变样”贡献智慧和力量。
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
过去一年,贵安新区聚焦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三大基地”,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算力底座不断夯实,贵安数据中心集群集聚23个大型以上算力中心,算力规模突破53EFLOPS,比上一年翻了一番,智算占比超过95%,贵阳贵安成为全国国产化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贵安新区聚焦“算力+产业”积极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的有效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1至10月实现产值52.71亿元、增长173.4%。
宁德时代贵州基地复合集流体项目建成投产,比亚迪弗迪电池稳产满产,中科星城增长强劲……1至10月,贵安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增长40%。
长江汽车盘活取得明显进展,1至10月,长江汽车生产交付电动货车7605辆,10月份长江汽车销售2281辆,跻身全国新能源物流车销量第5位。建成中车时代绿色装备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孵化基地。1至10月,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8.85亿元、增长37%。
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过去一年,贵安新区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投资、争资、引资、融资、管资“五资”联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1至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
投资方面,开工建设华为云马场数据中心、腾讯智算中心、交通银行数据中心、航谷动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初中部等总投资303亿元的104个项目。加快推进东数西算算力产业集群配套项目、中融信通算力基地等33个大数据领域项目,中航发涡轮叶片二期、辽宁东盛智能化生物降解包装等61个工业项目,华为云高端园数据中心电力项目等6个电力项目,大学城北部片区排水防涝建设工程、车购税项目等59个基础设施项目,贵安山水花溪、翰林园等19个房地产项目建设。1至10月,共建成投用网易云、美的云、生态新城保租房等34个项目。
引资方面,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作用,全力引进企业投资。1至10月,签约项目61个,签约金额396.9亿元,占全年目标300亿元的132.3%。引进了省农投集团、省纺织集团、省外贸集团、省产业发展公司等16户省属国有企业入驻新区。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过去一年,贵安新区充分发挥8个招商小分队主力作用,聚焦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三大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算力招商、标房招商,产业大招商取得新突破。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纺织、食品、饮料等轻工消费品行业加大招商力度,落地立邦新材料项目;依托贵州纺织集团、贵阳恒力产业园,拓展纺织业上下游产业链;围绕农文旅融合,打造了“普贡和美”示范项目。
培育壮大“三大产业集群”。新引进腾讯智算中心、鸿云算力基地等8个数据(算力)中心。聚焦“一硬一软”,落地了惠科光电显示和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华鑫二期、华勤AI服务器等12个项目。围绕云服务“首位产业”和信创特色产业,紧盯华为、腾讯、网易等龙头企业,招引了中科富创等生态伙伴企业24家。聚焦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企业,新引进山东广汇等配套项目。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机器人等产业,航空航天孵化基地已落地7个项目,新引进壁虎商用车、友创智能等7个项目。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领域,超前规划布局未来产业。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贵安新区大力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强化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人口人才聚集,新增人口约5万人,引进各类人才约2.5万人。
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小学部、贵安新区尚义路小学建成开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省实验中学改扩建工程、贵安三中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5400个。
医疗保障水平有效提升。贵医附院和中山一附院贵州医院实行一体化发展,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与新区4个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机制。依托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医院组建城市医疗集团。
通勤条件不断改善。市域环城快铁拓展至龙洞堡站、贵阳东站,优化调整6条公交线路,开通6条定制巴士。轨道交通S1线于2024年底开通,贵安新区直管区与贵阳市主城区通勤问题持续优化。
(《奋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