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改头换面” 幸福“旧地升温”

——乌当区新创路街道新欣社区探索“1+3+N”基层治理模式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版次:A02    作者:

小区“面子”更好看、“里子”更舒适。这是乌当区新欣社区居民的普遍感受。

近年来,乌当区新创路街道新欣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探索推进“一中心、三张网、N个特色服务”的“1+3+N”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建好“一中心”

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

“我们小区的排污管道堵了,请帮忙协调解决一下。”“我有个500元的补贴,请问怎么办理?”新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居民们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解决。

“党群服务中心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新欣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魏官丽说,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体支撑,如何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是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欣社区位于乌当城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辖12个小区,共2006户、3633人。“社区呈现出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的‘三多’特点,而社区工作者仅9人,‘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尤为突出。”魏官丽介绍。

如何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社区“两委”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服务阵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并引进社会力量推出“综合服务、就近办、帮办代办”等服务,切实满足群众的需求,让服务更有温度。

此外,社区组织党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增强服务能力。还实行微网格精细化管理,将辖区网格划分为“党员责任区”,形成“责任落实到网格、问题化解在网格”的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党员上门服务行动和日常入户走访,建立居民信息台账,了解居民“急难愁盼”,精准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织牢“三张网”

推动基层治理见实效

走进新欣社区,小区楼下的车辆有序停放。居民们都知道,如今这些规范的停车区,曾是脏乱、拥挤的煤棚。

“我们社区基本上都是老旧小区,以前,社区的道路比较狭窄,每个小区院落都有一些煤棚占用空间,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居住在新欣社区的居民马晓英说,自从社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后,小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前的煤棚变成了停车位,道路也宽敞多了。

近年来,新欣社区结合工作实际,依托组织优势和辖区资源,不断织牢“共治”“服务”“安全”三张网,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提前谋划,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楼道管线、道路破损等问题,推动社区人居环境不断提质升级。目前,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2栋建筑、1237户居民。

围绕社区治理“共治网”,新欣社区建立“街道统筹、社区实施、网格员入户”的三级工作责任体系,并联合社区工作者、居民党员、物业服务企业、“两新”组织和志愿者等,共同开展“服务联做、文明联创、设施联建、卫生联搞、治安联防”等行动。同时,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较多的资源优势,以党建联盟为引领,广泛链接扶老、帮困、助残、教育等项目,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流向社区,不断推动社区多元共治。

围绕社区治理“服务网”,新欣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以“入户联心、网格代办”为抓手,发动党员、志愿者等入户走访,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不断推动社区服务“送”上门走深走实见成效。

围绕社区治理“安全网”,新欣社区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畅通居民诉求表达通道,通过社区网格员、联户长等居民的“身边人”进行矛盾纠纷调解,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同时,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建一支由网格员、联户长等组成的治安巡逻队,深入家庭、商户等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探索“N个特色服务”

不断增强居民“三感”

1月5日下午,新欣社区助老送餐人员到87岁的独居老人李庆国家送餐,发现老人家的客厅灯不亮,怀疑是电线短路或灯具损坏,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社区网格员王娜后,王娜立即向社区“两委”反映,并根据社区“两委”的安排,联系专业维修人员上门维修。

“当天晚上,我们四处联系电工,得知社区的志愿者朱立军不仅会维修电路,还取得了相关证件,就立即与其联系,并得到朱立军的支持。”王娜说。

次日一早,魏官丽、王娜带着朱立军来到李庆国老人家排查并维修灯具,还进行了用火用电安全隐患排查,确保老人安全温暖过冬。

新欣社区的老年人占全社区人口的80%以上,结合老年人普遍反映用餐不便的情况,去年底,社区与辖区内的餐饮服务商家合作,共同开展老年助餐服务。

“目前,社区已和6家餐馆达成合作,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并根据需要送餐上门。”魏官丽说,社区还与餐馆紧密联系,一方面监督食材是否安全卫生,另一方面与送餐人员协作,在上门送餐时顺便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便更准确、有效地为群众服务。

魏官丽介绍,近年来,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辖区资源,利用学校、党员活动室等阵地,推出爱心陪伴、送诊上门、心理咨询、“银铃课堂”和就业指导等“N”个特色服务。去年,社区共组织开展健康养生等“银铃课堂”42次,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等服务89次,并开展手工、音乐、体育运动等10余项针对辖区青少年的“七彩课堂·快乐暑假”活动。

通过探索推进“1+3+N”的治理模式,如今,新欣社区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明显提升。魏官丽说,接下来,新欣社区将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一贫一低一弱”五类人群,持续拓展社区“N个特色服务”,提升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