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激光隧道快速检测车在隧道中作业。黔通技术公司/供图
在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发布的2024年第二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贵州黔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通技术公司)榜上有名。自2022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以来,这家专注于检验检测的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不断突破,其背后的核心动力,黔通技术公司归结为“创新”二字。
检测手段高效快捷
走进黔通技术公司,楼下停放着一辆别具一格的“卡车”,车头洁白,车身以蓝纹装点。
“这是三维激光隧道快速检测车,车体内部搭载了国内先进的面阵相机和三维激光设备。”黔通技术公司资深技术专家李法滨一边介绍一边打开车门。放眼望去,车内是各类高端光学设备、数据机房、电脑等。
就像人需要定期体检一样,公路运行时间久了同样需要“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治疗”。然而,传统的隧道安全检查基本上采取目测观察等方法,常常面临探查遗漏、检测危险性高、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等问题。
为改变传统检查方式,黔通技术公司于去年引进三维激光隧道快速检测车。“隧道是否存在‘病变’等问题,只要这台‘隧道医生’跑上一个来回,便能检查得一清二楚。”李法滨说。
该检测车搭载三维激光点云,可把隧道的内轮廓按照1平方厘米3个点的密度采集回来,并进行三维建模,方便工作人员观察隧道细微的情况,分析出断面的尺寸是否存在变化、有没有变形倾斜等问题,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黔通技术公司秉持创新驱动理念,积极引入多功能三维激光隧道快速检测车、三维雷达综合检测车、三维多功能智能道路检测车等设备,为检验检测注入全新活力。如今,无论是在毕威线、渝凯线等高速公路上,还是国道、省道上,都可以看到黔通技术公司检测车的身影。
养护决策智能精准
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面积占92.5%。据统计,贵州省内已建成公路里程达21万余公里,公路桥梁2.8万座。但如何养护好、管理好桥梁,是又一项大挑战。
黔通技术公司从公路桥梁养护的需求出发,积极开发打造公路桥梁智慧养护科学决策系统。“该系统依据马尔科夫模型,结合桥梁的病害信息、交通量、养护历史以及桥梁建成年限、材质状况等信息,精准预测桥梁病害发展趋势,并进行精准且具有针对性的养护,使桥梁能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保障桥梁结构安全。”黔通技术公司桥梁隧道部技术人员杨银华介绍。
自2021年黔通技术公司对决策系统进行建设以来,已完成近万座桥梁的基础信息录入。
“通过平台系统,我们实现了桥梁检测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相较于传统的记录本+照相机+桥检车的模式,我们可以使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并自动完成数据归档与报告编制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效率。”杨银华说。
同时,该平台还依托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分析,进一步提升桥梁养护水平和养护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养护作业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预计可节约养护经费10%以上。
发展之路愈发广阔
“朝着数智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黔通技术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刘万军表示。
作为贵州高速集团下属单位,黔通技术公司致力于探寻公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与智慧养护领域的核心技术,累计开展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拥有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4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参编各类规范标准14项、主编地方标准1项,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成果获得省级、部级的科技创新奖励。
特别在2024年,黔通技术公司共获得10多项创新成果。其中,公司研发的多功能远程电源管理及网络诊断仪,有效解决了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在运维过程中遇到的现场控制难,故障排查复杂、故障定位不准确等问题;研发的沥青灌缝胶黏结性现场检测方法及设备,解决了试验周期长、成本较高且不能适应现场及时评价沥青灌缝胶品质等问题,弥补了行业对于沥青路面高性能灌缝胶现场黏结效果评价试验方法的空白。
“凭借前沿技术与优质产品,我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近三年来,公司在西藏、新疆、云南等地承接了包括高速公路、国省道定检、竣(交)工验收、桥梁荷载试验、桥梁健康监测等在内的20余个项目。2024年还高质高效完成了承接的高速公路及国省道路路面、桥梁、隧道定检任务,共完成定检桥梁1998座,隧道定检738座,道路定检完成高速公路10174车道公里,国省道路18647公里,实现营业收入11124万元。”刘万军介绍。
未来,黔通技术公司将紧紧围绕山区公路养护实际需求,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创新创效,以科技创新推动公司产业升级和数智化转型发展,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高速公路技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贵州省交通事业的创新发展、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婷
(《黔通技术公司:以数智创新赋能检验检测》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