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谷丰村斗虎组至犀牛洞生态鲟鱼养殖基地道路(2024年11月6日摄)。
隆冬时节,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高寨坪组村民赵希乾骑着三轮车来到村委会,领取今年的辣椒农用物资,为种植辣椒做准备。
“以前我们的进组路破损严重、坑坑洼洼,就是一条‘烦心路’。现在路变得宽敞、平整了,大家出行更方便了,变成了一条‘舒心路’。”赵希乾说。
高寨坪组道路的变化源于一个项目。高寨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维说,驻村工作队经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高寨坪组道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该道路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和群众出行的需求,于是积极向帮扶单位开阳县财政局申请资金,帮助解决道路修建问题。
2024年9月,县财政局批复同意高寨坪组通组路建设项目。该道路长1100米、宽3.5米,项目资金26.5万元,受益村民25户75人。施工期间,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主动靠前,带领村民一起修路。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道路顺利完工。
针对高寨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根据新寨组村民的诉求,2024年,县财政局还积极支持两个基础设施项目,分别是新寨组排洪沟建设项目、新寨组通组路硬化项目,项目资金共计18万元。
“新的一年,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中,将充分结合产业的发展需求、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王维说。
过去的一年,高寨乡久场村原本破损的部分通组路也实现了从“烦心路”到“舒心路”的转变。
据该村驻村干部张群介绍,针对部分通组路地面出现坑洼不平、地基不稳等情况,村里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在乡党委政府、县民宗局等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久场村向市民宗局申请到补助资金85万元,用于修缮4个村民组长2.8公里的通组路。同时,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申请农村“五治”项目资金11.5万元,用于修缮省级宜居农房试点李家院组的串寨路。
道路动工前,村里利用微信群推送信息、张贴公示牌等方式,将修缮通组路的信息提前告知村民,及时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经过修整,以前坑洼不平的通组路变得宽敞平坦,周边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
“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行也方便了,不再担心安全了。”久场村村民刘开先说,感谢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为老百姓干了一件实事、好事。
春节将至,高寨乡谷丰村山脚下的犀牛洞生态鲟鱼养殖基地更加忙碌,大量鲟鱼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游”出深山。
据贵州谷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光耀介绍,以前从斗虎组到犀牛洞的道路是一条“断头路”,由于修建时间长,加上受雨水冲刷等影响,路面损坏严重,不仅影响鲟鱼外运和村民劳作,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谷丰村驻村第一书记蒲明学说,经过实地走访,驻村工作队了解到群众的迫切需求,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申请到县级财政衔接资金33.3万余元,帮助群众打通“断头路”、畅通“民心路”。
据介绍,该产业路硬化项目涉及斗虎组、汪家冲组,硬化面积5000平方米。2024年9月,项目开始修建,同年11月验收完毕,共组织农户务工16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5人,发放劳务报酬2.124万元。
“通过项目建设,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蒲明学说,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将为接下来的产业发展和顺岩河红军渡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寨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高寨乡将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干部效能、群众参与优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冯成丽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健 文/图
(《“烦心路”变身“舒心路”》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