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阳县胜利村——

红军故事激发奋进力量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2月05日        版次:A03    作者:

日前,记者走进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位于村口的“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几个红色大字,提示着这个村的不平凡过往。村里靠近乌江边上的渡口,就是昔日红军英勇战斗过的茶山关,90年过去,枪林弹雨犹在耳畔回响,英勇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浮现。

1935年1月,红四师抵达茶山关渡口南岸,准备强渡乌江。张爱萍将军曾以“艾平”为笔名,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相关文章中如此描述茶山关战斗:“其他的渡河方法是没有了,只有强攻,把敌人驱逐了才好架桥。于是机关枪迫击炮,对准对岸的火光,一阵乱放……昨夜敌人放弃了阵地逃跑了,这些敌人太不中用了。这就是给了我们架桥的机会……”于是,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红军搭建浮桥渡江,直逼遵义城。红军南渡乌江开启了西进云南出滇入川战略转移的序幕,是红军长征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起点。

为了纪念这段光辉历史,胜利村将昔日的战斗遗址打造成茶山关红色教育基地,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以茶山关的红军步道、红军渡口、红军指挥所、烈士墓、红军泉、红军坟旧址、碑林等遗址为载体,利用闲置房屋和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红军三过开阳”陈列馆、茶山关古渡碑房、红色讲堂、红色书屋等红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在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参观、研学、夏令营等红色教育活动,让广大群众、青少年在参观中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出了一条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新路子。

胜利村村民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也把红军精神代代相传。在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感召下,胜利村在建设与发展中不断开拓创新,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2023年,胜利村利用补助资金70万元及村集体经济“1+1”模式,由村“两委”成员通过资金入股,投资9万元购置了一座闲置的面条加工厂房及一条生产线设备,大力发展面条产业。除了生产当地特色的“马场面条”外,他们还积极研发新产品——葛根面条。

面条加工厂为村民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在厂里工作了一年的崔元兵是受益者之一,他曾在外地做水电安装工作,“厂里的工资待遇还不错,跟以前在外打工没区别,而且集体经济也需要大家的支持。”崔元兵说,离家也近,方便照顾孩子和父母。崔元兵的父母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2019年,贵阳市农投集团在村里建起保供蔬菜基地大棚,如今,1100多亩的大棚里一年四季种植着辣椒。“在辣椒成熟的旺季,父母摘辣椒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崔元兵说。

在红军精神的指引下,如今的胜利村,不仅在红色旅游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在时代变化中稳步向前,正如村口的“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标语,这片土地上的奋斗的故事也将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舒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