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讲究时令,习惯按节令进行养生。《黄帝内经》有“四气调神”之论,也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论,养生必与时令相合。目前虽然立春已过,但是贵阳的天气仍然阴冷,近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医大师何成瑶从起居、饮食、情志、药补四个方面介绍了女性在寒冷天气下养生方面的注意事项。
何医生说,寒冷时节的养生总体特点为闭藏。世间万物,从夏天枝繁叶茂的蕃秀之象,经历了秋天之肃杀容平,进入冬季,阳气潜藏于地下,天地间水冰地坼,树木枯萎,动物蛰伏,人也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从起居、饮食、情绪、药补等多方面进行调整,以保持身体健康,迎接温暖春天的到来。
在起居方面应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夜晚较长,白天较短,女性应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晚上早睡,早晨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以养阴固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现代人做不到“日出而作”,更做不到“日落而息”,过多的熬夜、睡眠不足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是防御外邪的正气,是人体各项机能正常发挥的功能之气,冬季人体阳气趋内,体表更需摄护,此时应该避免寒气侵袭,背部为督脉、膀胱经循行部位,为一身之藩篱,寒从脚下生,腹部为女性胞宫所在,故女性顾护阳气应该特别注意背部、足部、小腹部这三个部位的保暖。
另外,“阳气者,烦劳则张”,过度的运动也可能扰动闭藏的阳气,建议做一些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样的运动量不大的“小动”,避免长跑,尤其是夜跑,避免大运动量的健身以“勿扰乎阳”。
此外,天气寒冷时饮食上也应以温补为主,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羊肉、牛肉、花生等,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但是也要注意饮食平衡,不可过于进补、不可过于温燥。女性易出现口干舌燥、 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还应注重滋阴润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和水分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在药补方面,俗话说“冬令一进补,来春可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何医生说,进补最好的方法便是“膏方”。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因病致虚之人、因虚致病之人,长期处于劳累超负荷工作、透支而致体质偏颇的人,均可用膏方。出于保健目的想延缓衰老,保健强体之人也可选用膏方进补。
“此外,情绪上应保持平和宁静,避免扰动和张扬。”何医生说,贵阳的倒春寒气候比冬季气候更寒冷,万物凋零,易使人产生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女性更应该注重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绘画、书法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也可以选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散步、慢跑或进行其他轻度运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新鲜空气,有助于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
(《寒冷天气下女性重在“养藏”》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