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工人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忙碌。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才江 摄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况顺强 刘传海 李佳旭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项目位于白云区白金片区2号路北侧,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一期项目的东侧。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补充一期项目临床急需医疗设备,保证二期科研教学及实验室建设研究所必须的相关设备,为打造与国家区域中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水平骨科研究平台、高层次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坚实硬件保障,加快形成贵州省骨科医疗服务高地。
二期项目总投资6.1亿元,由贵州省骨科医院建设、贵阳城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代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总工期为18个月,总建筑面积403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转化医学大楼、教学实训楼、地下室以及室外配套等,并购置医疗设备、科研教学设备及信息化设施。项目于去年10月10日开工建设,截至今年2月13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0%,预计明年投入运行。
■现场直击
塔吊挥舞“手臂”运送建筑材料,监理人员仔细巡查,工人戴着安全帽加紧施工……2月13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项目现场,各岗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2月5日管理人员到岗,2月6日工人陆续复工,2月9日满员满产。”春节假期结束后,项目建设团队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中建三局项目副经理林方昆介绍,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项目部组织开展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设备调试,对施工现场的各类设施、设备进行细致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复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在医学转化大楼建设地的基础连接处,锚杆班的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头戴安全帽,熟练地操作着钻孔机。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起,钻头缓缓钻进岩土,一旁的工人则负责将加工好的锚杆搬运至钻孔处,小心翼翼地插入刚钻好的孔中,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精准。目前,项目抗浮锚杆施工工作量已完成近半。
“早上7点半左右就开工,每天要忙到下午5点半,夜间合理开展加班作业。现在共有泥工班、木工班、钢筋班、锚杆班四个班组超100人在现场作业。”林方昆介绍,“项目施工中,安全是第一位的,近期受天气影响,我们暂停了高空作业,把其他工序提前穿插,等月底回温后再开始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目前整体工作量已完成近10%。”
“正在修建的地下室基础结构,进度与计划同步。预计今年5月完成地下室结构封顶、9月完成主楼主体结构封顶、年底完成近80%的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王兵说,“我们对项目的后续建设充满信心,将科学组织穿插施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进度,高品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是贵州省首家落地并运营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由省政府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共建,项目双方将共同探索和创新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人才互融、管理互通”,打造技术高端化、新型智慧化、管理现代化、服务多样化的高水平现代医院,助推贵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期项目于2021年12月投用,包含临床业务、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用房及附属设施,设置床位1000张,目前可基本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就医需求。另外,北京积水潭医院总院长期保持20人左右的专家团队派驻贵州医院开展医教研工作,每半年定期轮换,提升骨科病症医疗服务能力。”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现场工作人员王世发说,“二期项目包括教学实训楼、转化医学楼及相关附属设施,并购置医疗设备、教学科研设备及信息化设施,项目投用后,将进一步完善医院的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功能,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医疗人才,助力区域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项目立项以来,得到了发改、住建、卫健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我们进行‘谋、投、建、管、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王世发说,“特别是在项目前期《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20多项手续的办理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优质的‘贵人服务’。”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项目不仅是贵州省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工程,也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建设一流国家区域性骨科诊疗中心,建成骨科临床诊疗、教学、科研中心,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与提质升级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在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目前,贵州差异化布局了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整体带动提升全省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项目的顺利建设,不仅是贵阳市卫生健康事业的一剂“强心针”,更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项目的推进,以基建的“硬实力”撬动了医疗服务的“软升级”,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现代医疗体系,不仅能够提升骨科、烧伤等专科的诊疗水平,还将成为专业医学人才的“孵化器”,以硬件支撑带动医疗技术更新与人才储备,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地方扎根、生长。
北京积水潭医院通过专家轮岗、技术共享、管理互通,将“国家队”的医疗经验注入贵州,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模式,既缓解了本地医疗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又通过教学实训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地方政府在审批流程中提供“贵人服务”,20余项手续高效办理,彰显了政策支持与医疗发展的有效结合。
医疗基建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民。该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1000张床位,二期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医疗资源潜力,惠及更广泛人群。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效应,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患者无需远赴北上广,即可就近享受顶尖的骨科与烧伤类医疗服务,大幅降低就医成本,提升医疗效率。
医疗基建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战略工程。当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当科研教学与临床实践在此深度融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医院的崛起,更是一个区域医疗生态的搭建。
(《跑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速度”》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