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不仅是第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还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的‘平安小区’以及云岩区‘平安家庭’示范区。”提起社区获得的荣誉,贵阳市云岩区友谊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王晓琳一脸自豪。
近年来,友谊社区居委会的网络普法工作以其创新性、实效性和贴近民生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居民的广泛赞誉。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友谊社区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网格群科普+“联户联心”
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我们充分利用网格群,定期发布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电信诈骗技巧,通过图文、视频等生动的形式,让法律知识变得既有趣又易懂。”王晓琳说,网络普法工作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实现了法律知识的精准推送。
友谊社区还创新推行“联户联心”工作模式。记者了解到,社区选取了一批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楼道长,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力量。这些楼道长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居民传播网络安全知识,还利用自己的社交网络,将法律知识扩散到更多家庭和个人。
“以前总觉得网络诈骗离自己很远,但通过网格群里的科普和楼道长的宣传,我现在对网络诈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防范。”友谊社区居民王阿姨说。
老幼关怀+上门宣传 普法工作温暖人心
友谊社区居委会在推进网络普法工作的过程中,特别关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特殊需求。他们结合老幼关怀工作,将普法宣传与关爱行动相结合,让“一老一少”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增强了法律意识。
“学生寒暑假期间,我们的网络普法活动会更加密集。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走进养老院,向老人宣传安全知识。”王晓琳告诉记者,针对老年人群体,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走访,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慰藉,同时向他们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对于未成年人群体,社区则通过开展未成年人法治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社区对我们老年人很关心,不仅经常来看望我们,还教我们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友谊社区居民李大爷说。而他的孙子小李则通过参加法治竞赛,对网络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据统计,友谊社区的上门网络普法宣传率达到了97%,覆盖辖区6000多名居民。
坝坝会+反诈宣传群 线上线下齐发力
友谊社区居委会还充分利用坝坝会、反诈宣传群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
每月一到两次的坝坝会,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成为了法律知识宣传的重要阵地。在坝坝会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向居民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同时,友谊社区还建立了96110反诈宣传群,每天向群内发送网络普法宣传信息,提醒居民时刻保持警惕,防范电信诈骗。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还有效遏制了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在新印1950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友谊社区居委会也设立了宣传点,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此外,他们在向外卖员等流动人群赠送姜茶等物品的同时,开展网络普法宣传。
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法治素养,友谊社区居委会在社区里举办了包饺子等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此外,友谊社区居委会还建立法律顾问援助制度,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居民在法律方面的实际问题,也增强了他们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之后,我们将继续深化网络普法工作,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为构建平安、和谐、法治的社区作出更大的贡献。”友谊社区网格员刘源娅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云嵩
(《网络普法亮点纷呈 平安社区共建共享》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