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载水火淬炼铸就救援尖兵

——记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观山湖大队金朱西路消防站站长助理江涛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2月19日        版次:A03    作者:

“一、二、三、四……”2月16日,走进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观山湖大队金朱西路消防站,身着橙色训练服的消防员步伐整齐、口号嘹亮、精神抖擞,看着操场上的新训消防员,站长助理江涛不由得回忆起20年前,自己刚刚走进消防队的模样。

“我2005年12月入伍,那时才17岁,从农村来,对消防工作一无所知。”江涛笑着说,“新兵训练特别苦,每天都要跑步、爬梯、甩水带,累得半死。”江涛记得,有一次在训练甩水带时,他因为动作不熟练,被班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当时心里特别委屈,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班长告诉我,消防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动作不到位,就可能在火场上付出生命的代价。”从那以后,江涛更加刻苦地训练,甩水带、原地着装、爬梯、登楼……每一项技能都反复练习,直到熟极而流,能够不假思索地完成。

两个月后,江涛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出警,江涛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夜里,警铃突然响起,中队接到报警,称一辆面包车在某路段燃烧。这是他第一次真正面对火灾,心里很紧张。穿上战斗服,登上消防车,江涛和战友迅速向事故地点赶去。上车后,队长开始通报警情,并安排他和另一个新同事负责灭火。

到达现场后,江涛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面包车已经被火焰完全吞噬。虽然心里忐忑不安,但江涛还是硬着头皮拿起了水枪。在班长的指挥下,他和战友一起向火源喷射水柱。然而,就在火势看似得到控制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驾驶员跑过来告诉他,车里的油是加满的。江涛一听就慌了神,心想这要是爆炸了怎么办?忍不住抱着水枪后退了好几步。

关键时刻,班长一脚踢在了他的屁股上,大声喊道:“别怂!继续灭火!”江涛被这一脚踢回了现实,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水枪,继续向火源喷射。“那一刻,好像忘记了恐惧和紧张,只想着尽快将火扑灭。”经过持续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回到中队后,江涛因为初次出警的紧张表现被队长批评了一顿。队长严厉的话语如同警钟,在江涛的心中久久回响。他意识到,作为一名消防员,面对危险时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冷静的心态。

明确目标后,他在训练中更加刻苦,肌肉酸了揉搓一下再继续、手磨破了包扎一下再继续、腿练肿了冰敷一下再继续……一次次实现训练成绩的飞跃,不断地超越自我。除了提升专业技能,他还学会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在一次次的救援行动中,江涛逐渐成长为队伍中的佼佼者,2007年,由于表现突出,江涛被提拔为副班长,负责训练新兵。对于江涛来说,身份转变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作用发挥也很有限。只有整个队伍的救援能力提升了,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合力。”

为了让新兵快速成为合格的消防员,江涛制定了一套全面而严格的训练计划。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专业技能的掌握,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示范、耐心讲解。在水带训练中,他强调速度与准确性的重要性,亲自演示如何迅速展开和连接水带,确保新兵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在登高救援训练中,他注重安全细节,反复强调每一步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新兵能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除了专业技能的训练,江涛还非常注重新兵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定期组织队列训练和集体活动,让新兵学会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同时增强相互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在江涛的悉心指导下,新兵逐渐适应了消防队的生活和节奏,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而江涛自己,也在一次次的救援行动中不断锤炼和成长。2008年,在汶川地震救援行动中,他凭借英勇出色的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2011年,观山湖区阳关“3·28”建筑倒塌救援行动中,他挺身而出,荣立个人三等功。2017年,在观山湖下麦村仓库火灾扑救行动和落旺河水下救援行动中,他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和个人二等功……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二十载水火淬炼,不断累积的荣誉见证了江涛从初出茅庐的消防“小白”到身经百战的救援尖兵的蝶变。2021年,江涛被提拔为站长助理。面对荣誉,江涛认为这不仅是肯定,更是一份鞭策。“我会继续保持刚入队时的那股‘虎狼劲头’,日复一日自我严格要求,履行好一名消防救援人员的神圣职责。”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一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