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完成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7项、国家级研发机构总数达到33家……2月18日,记者从贵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获悉,去年全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汇聚各项创新要素,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区域科技氛围浓厚,产学研成果丰硕。
在培育创新平台方面,2024年全区持续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合作协议,落地中南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医学发展研究院西南分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其中,中南大学“航空发动机用涡轮盘热处理残余应力预测和主动控制”“穿戴式重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两个项目在辖区落地。截至目前,全区获批建设THL贵州创新中心、贵州电子元器件实验室、贵州省航空发动机转子结构完整性全省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
在提升研发能力方面,为增强企业研发信心,贵阳高新区举办研发投入归集辅导,邀请专家为企业开展研发投入费用归集实务培训,通过开展项目申报,助力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5700万元、获得成果应用等支持46项。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贵阳高新区加强区级匹配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保障力度,2024年共为70家企业兑现995万元。
在推动项目落地方面,全区梳理了《2024年振华产业生态圈工作任务清单》,积极推动41个事项落地落实,助推振华生态圈引进落地3家关联企业;完成ICC集成电路公共平台及工业互联网推广平台建设;完成振华风光投资6亿元的先进封装产业化项目立项。2024年,贵阳高新区通过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重点企业围绕发展需求建设多形式研发机构,全区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占比达77%,规模工业企业高企占比超65%。
在培育企业方面,贵阳高新区制定了高企引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高企引育工作机制,推动区属各部门全部下沉企业。同时,发布《〈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策〉实施细则》,为2023年申报高企的企业及孵化载体兑现补贴资金158万元。通过开展高企申报培训会,进一步抓细高企培育辅导,提升服务效能,另外,推进“创新积分制”贷款新模式,为企业融资达2亿元。
围绕贵州科学城建设,贵阳高新区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系列活动,举办“低空经济”研讨会、“科创智谷”招商专题、“全民科普”等多个主题活动,建立了“高新区管委会+中心+业界共治理事会”省市区联席工作会议机制,推动成立航空发动机和大数据两个行业委员会,促成合作成果56项,企业获得融资5400万元。活动中,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正式签订《“四城”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旨在构建“四城”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机制,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服务贵阳贵安乃至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贵阳高新区将继续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紧盯工作目标,聚焦三大体系,突出重点任务,抓实项目支撑,强化机制保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雯文
(《贵阳高新区:汇聚创新要素 产学研成果丰硕》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