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巳年香港元宵彩灯会”多彩贵州文艺展演上的情景歌舞《屯堡观新》演出现场。

贵州省杂技团参加英国“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演出现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对刚刚过去的乙巳蛇年春节,贵州人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
“春节”的命名者朱启钤,是籍贯贵州开阳的乡贤。1914年1月26日,全体国民过了第一个名叫“春节”的“中国年”;随着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人过了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在“中国年”蜕变为“世界节”的乙巳春节,一批富含“贵州元素”的文艺舞台作品“步步登高”,集体推动贵州文艺演艺“再上春山”。
“春山派”唱响多彩贵州
乙巳蛇年央视春晚,由张超和玉镯儿作词作曲的《登高》惊艳亮相,再度让全国观众的目光聚焦贵州音乐人。二人创作的《上春山》在去年的央视春晚大放异彩,早些年创作的《我在贵州等你》亦传唱至今。三部作品,既邀请全世界的朋友走进贵州、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标志着张超和玉镯儿这一贵州“神曲搭档”正式成型。
此前,二人各自在外发展并成名。张超作为凤凰传奇的御用作词作曲及制作人,创作了《自由飞翔》《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奢香夫人》等国民歌曲,被誉为“神曲教父”;玉镯儿先后与陈瑞、李玉刚、郑源等歌手合作,相继写出了《白狐》《花满楼》《别无所求》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两人回归本土后,携手创作了一批很有传唱度的作品:《林城谣》融贵阳方言和烟火气为一炉,唱响了贵阳这座“爱乐之城”;《贵州火锅100种》将贵州各地的特色火锅、美食文化巧妙展现,一曲听完“贵州味”。
《上春山》《登高》等作品背后的编曲,是贵州“90后”音乐人潘安昕。2月12日央视元宵晚会上,黔籍歌手周深献唱的国风民谣作品《有山有海有你》,亦由潘安昕编曲。同为贵州走出的音乐人,潘安昕与周深对“有山有水有故事”的贵州有着共通的情感共鸣;潘安昕为《登高》的编曲,则“集合”了30余种乐器,构建起跨文化的音乐对话场域:既保留贵州木鼓、铜鼓等原生器乐元素,又创新性融入俄罗斯手风琴、美国班卓琴、日本三味线、卡塔尔桑图尔琴等8国特色乐器,形成“中国节庆节奏 世界音乐语汇”的复合型表达。
潘安昕还是贵州本土音乐组合“春山派”的团长,《贵州火锅100种》即是“春山派”演唱的代表作之一。组合名称“春山派”,源于歌曲《上春山》构建出“春山可望”的音乐意象。“春山派”的艺术蓝图是,通过对苗族飞歌等非遗音乐的现代化诠释、对世界音乐语汇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春山派”从区域性音乐力量向全国性品牌进化。
不论是贵州“神曲搭档”还是“春山派”,他们的作品都有个共同特点:生活在脚下的贵州,感知着脚下的土地,将多彩的贵州山野和民族文化灵感创造性转化为通俗的音符,唱响多彩的贵州。
贵州“非遗”搭档
贵安“算力”走向世界
截至2月2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预售以及海外票房)已超125.86亿元,成功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并在全球影视票房排行榜上不断跃进。随着电影在海内外屡创纪录,电影配乐中充满了贵州元素的世界非遗“侗族大歌”,也跟着“哪吒”惊艳了世界。
电影配乐中,一群贵州侗族姑娘倾情吟唱流传千年的侗族大歌传统旋律,创新融入多种现代音乐元素后,其空灵圣洁的独特韵律与电影画面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侗族姑娘们用侗族大歌奏响民族文化自信最强音。
侗族大歌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20世纪80年代,侗族大歌走出国门。《贵州省志·大事记》载:1986年9月7日,“应法国艺术中心的邀请,安顺地戏、黔东南侗族大歌表演团,赴巴黎参加第15届秋季艺术节,然后还将参加西班牙马德里艺术节”。在法国,侗族大歌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自此以后,侗族大歌开启了它的环球之旅,在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新加坡、日本、俄罗斯、挪威、比利时、美国等国唱响。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深山乡野的天籁之音,到专业舞台的集中展示,侗族大歌与流行、摇滚、电子等现代音乐风格深度融合,得以“创造性转化”为易于接受和传播的现代音乐语言,以独有的音乐特质走进大众视野。与此同时,在多年传承推广下,侗族大歌“创新性发展”,开启了与游戏、国漫领域的跨界碰撞,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侗族大歌穿越时空、从被听见到被看见的发展路径,为贵州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参考。贵州有“文化千岛”的美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孕育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多彩民族文化,更孕育出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以及彝族、水族、仡佬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各具特质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共同构建了贵州的民族音乐生态:“饭养身,歌养心”这一侗族俗语,是音乐文化在侗族人心中重要性的最佳阐述;苗族飞歌从苗族古歌发端,从多样绚丽的服饰到多彩的风情节日文化中,孕育了朴实、高亢、坚毅特质的飞歌;“以民俗为载体,以歌唱为形式”的布依族音乐具有强烈的生活性;水族音乐被誉为“凤凰之声”;起源于祭祀的彝族音乐有着极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苗族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布依族《好花红》等贵州少数民族民歌,也曾传唱全国。
在现代化、数字化的语境下,贵州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之路未来可期。贵安“算力”为《哪吒之魔童闹海》赋能的故事,也提供了发展启示。影片中,1900多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宏大特效镜头,离不开贵安新区的算力保障。这不是贵安新区第一次为影视剧渲染提供算力服务。2020年以来,《流浪地球2》《长津湖》等150余部影视作品渲染背后都有贵州算力的支撑。超算的广泛应用,正是贵安新区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让贵安数据中心集群这片“蓝海”存起来、跑起来、用起来的缩影,也为非遗、民族音乐等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
“黔”字号文创
助力贵州文旅发展
2025年春节前后,一系列“黔”字号文创、舞台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频繁亮相,为海外的春节庆典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魅力。
1月11日至13日,在中国驻名古屋总领馆主办的“第19届名古屋中国春节祭”活动上,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创作品大放异彩。精美的文创作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大量日本民众的目光,成为此次活动的亮点之一。
1月17日,在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举办的“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温暖迎春”活动中,贵州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及布依族蜡染、水族马尾绣、苗族银饰等非遗作品惊艳亮相。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贵州少数民族的独特技艺,也传递了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在“泰华六侨联合庆蛇年春节暨中泰建交50周年”联欢晚会上,贵州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再次为晚会增光添彩,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活动现场还开展了文化旅游宣传交流系列活动,推介贵州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
1月12日,一场名为“听山闻水·灵蛇献瑞”的巡回演出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启幕,这是贵州省花灯剧院受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特邀举行的演出。该演出还在瓦尔纳、普罗夫迪夫和佩尔尼克三座城市开展。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开场舞《欢天喜地》、笙独奏《挂红灯》、土家族舞蹈《土家摆手舞》、贵州花灯《思妆》、苗族舞蹈《苗族踩鼓舞》、唢呐独奏《庆胜利》、合唱《山水贵客》、竹笛独奏《秦川抒怀》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其中,贵州苗族《祝酒歌》成为全场焦点,身着绚丽多彩贵州民族服饰的演员们唱着贵州敬酒歌、捧着贵州酒,与现场嘉宾互动。
1月31日至2月7日,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与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的邀请,贵州省杂技团携系列精品节目奔赴英国参与“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在伦敦卡姆登集市、泽西岛、贝尔法斯特等地上演了杂技剧《脊梁》片段、《空竹·绣琳琅》《弹球》《捷克棒》等近10个节目。其中,杂技剧《脊梁》生动展现了中国交通的巨变,彰显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空竹·绣琳琅》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抖空竹”与贵州“苗绣”技艺巧妙结合,融入唯美的舞蹈元素,通过演员、道具的深度融合,展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节目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贵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与发展之美。每到一处,省杂技团的演职人员都会来到中国旅游咨询台上,为游客们推介贵州旅游资源,邀请大家亲身体验这片风景如画、多彩绚丽的神奇之地。
2月1日至2日,在法国巴黎莎玛丽丹百货公司内,贵州的水族服饰、水书以及水族银饰等文化元素也为巴黎人民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这些展品以其绚丽多姿、神秘古朴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法国民众驻足欣赏。不仅让法国民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也为中法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助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2月12日正值元宵佳节,“乙巳年香港元宵彩灯会”多彩贵州文艺展演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行。由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出品,贵州省歌舞剧院演出的情景歌舞《屯堡观新》在现场演出。“摆一阵,风云变幻;方寸间,一出大戏。高台上下,挥千军万马,多少英雄豪杰。”随着一声锣鼓声和高亢的唱腔响起,古朴粗犷的屯堡地戏在维多利亚港的夜色里徐徐展开,带领观众回到六百年前的贵州,感受金戈铁马里的家国情怀。文艺展演上,来自贵州省花灯剧院、贵州省歌舞剧院、贵州省杂技团等院团的演员们带去“看家绝活”,上演了歌舞、杂技、戏曲等14个精彩节目:《肩上芭蕾·彩羽》将苗族锦鸡舞与芭蕾舞两种中西艺术相融合、杂技和舞蹈两种表演形式相结合;与《哪吒2》梦幻联动的千年非遗瑰宝贵州侗族大歌响彻香港夜空,用天籁之音歌唱绿水青山……
2024年12月17日起,贵州加入外国人过境免签240小时“朋友圈”。上述“黔”字号文创、舞台作品,在发挥文创、演艺项目综合带动效应推介多彩贵州的同时,也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发出了生动的“邀请函”。
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图
(《贵州演艺:步步登高再上春山》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