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能产值、专业化程度最高,带动效果最明显,品牌影响力最大……

清镇肉鸡产业何以领跑贵州?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2月24日        版次:A02    作者: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周治友 陈文新 许发顺

2025年最新出炉的“贵州人喜爱的十大年夜菜”榜单上,贵州辣子鸡位居“榜首”。如果要论哪里为贵州辣子鸡贡献了最多食材,清镇市是“榜首”中的“榜首”,可谓实至名归。

从生产规模看,年产肉鸡可达3000万羽、年产值可达15亿元,产能和产值为全省最高。

从技术体系看,建立涵盖注射疫苗、戴脚环、抓鸡、铲鸡粪、运输、清洗鸡舍等环节的66支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为全省最高。

从辐射带动看,参与肉鸡养殖的村集体30个、农民逾3000人,规模化养鸡家庭平均每年增收11万元以上,带动效果为全省最明显。

从品牌效应看,清镇麻黄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贵阳市首个获得绿色优质农产品相关认证的畜禽类产品,跟当地肉鸡品牌“晓屯882”联名的餐厅数量增至120余家,品牌影响力为贵州本土肉鸡中最大。

……

近年来,清镇市聚焦“三农”工作,全力发挥距主要市场一小时车程的养殖业黄金区位优势,招引广东温氏、四川德康等国内肉鸡养殖头部企业,培育大兴伟业等本土企业,开展一轮又一轮产业扶持,孵化一个又一个养殖基地,培育一批又一批技术农民,将肉鸡养殖产业规模做到稳居贵州省第一,市场份额占贵阳市60%以上、占贵州省10%以上。

产业环境好:区位优势突出,政策扶持有力

贵州人酷爱吃鸡,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辣子鸡。但是,贵州长期属于肉鸡净调入省份,2024年仍从省外进购约2500万羽肉鸡,肉鸡供给的本土化率仅有七成左右。

看中贵州肉鸡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客商纷至沓来、跃跃欲试,想要在养鸡产业中分一杯羹。

“在肉鸡行业有一个普遍现象,距离主要市场车程一小时左右的地方,就是黄金养殖地。养殖地建在城市近郊,土地成本太高;养殖地距离主要市场太远,运输成本增加。”清镇本土养鸡企业贵州大兴伟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伟说。

山东、广东、广西等全国肉鸡主产区的形成均符合“一小时黄金圈”规律。因此,深谙市场规律且在行业深耕多年的客商,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距离贵州肉鸡主力消费市场贵阳约一小时车程的清镇。

利用这一“天赐良机”,清镇市将肉鸡养殖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选项。据清镇市养殖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何世文介绍,面对众多客商抛出的橄榄枝,清镇市在充分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广东温氏、四川德康、广西大发等省外企业,培育大兴伟业等本土企业,推动肉鸡养殖产业滚雪球式发展。

与此同时,清镇市出台了多轮肉鸡产业扶持政策,为农民发放鸡舍建设补贴,为农民的银行贷款贴息,为适宜养鸡的村集体提供资金,有力推动肉鸡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清镇市在传统的家庭农场基础上,将肉鸡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了30个村集体养殖示范点,逐步将肉鸡年产能提升至3000万羽,坐稳贵州省肉鸡养殖规模的“头把交椅”。

2025年,清镇市计划在肉鸡产业上继续“快马加鞭”,再新建30个肉鸡养殖基地,将肉鸡产业扩展到该市所有乡镇,把肉鸡的产能提升至3500万羽、产值提升至17.5亿元。

贵阳城区是贵州肉鸡消费的主力市场。如今,贵阳人餐桌上的肉鸡中有约三分之二来自清镇,且这一比例仍在逐年快速提升。

先天的区位优势和后天的政策优势,让清镇市在贵州肉鸡产业大发展中成功抢占了先机。

发展模式优:龙头企业带动,利益联结稳固

养殖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可以带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链整合和优化、保障质量安全、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此,清镇市将引进和培育养鸡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内容,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三大养鸡龙头企业。首先,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清镇,成立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在卫城镇新发村修建年产鸡苗2000万羽的种鸡场与孵化场,为合作农户提供鸡苗。随后,贵阳德康家禽养殖有限公司、贵州大兴伟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加入清镇肉鸡养殖事业。

大型养鸡企业探索出的高效发展模式,需要和农户进行深度利益联结,对家庭农场的依赖性很高,这一点在集中连片平整地块稀有的贵州尤为明显。

为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和农户建立好长期合作关系,清镇市及时开展诚信农民建设,将农民诚信水平数据化,把诚信这一道德问题变成了共享、共治、共管的协同计算问题。在当地搭建的诚信共享平台上,农民的诚信水平一查便知,企业筛选合作伙伴时有了可靠依据。

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均向养殖户提供“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服务:向养殖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肉鸡养成后全部回收,确保养殖户每只肉鸡获利两元以上。在该模式下,企业和农户的利益都有保障。一方面,养鸡龙头企业的发展规模屡创新高,年出栏量从几十万羽发展到几百万羽、上千万羽,占据着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实现越来越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养殖户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提供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畅通的营销渠道,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在新建村集体养殖示范点过程中,清镇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大胆尝试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的方式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共同发展养鸡事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达20万元以上,既有效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又充分促进农民增收。

“我曾经干过很多行当,养马跑驮运、做农产品买卖、建筑工地下苦力,没有哪一行干的时间超过3年。只有养鸡事业,一转眼就干了10多年了。”

“在跑过货车和中巴车、开过挖掘机、运营过五金店、承包过小工程后,我才找到最稳当的事业,那就是养鸡。”

“返乡养鸡的收入比出省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这就是我的终身事业。”

……

在清镇市发展肉鸡产业最早的村——站街镇高乐村,“变身”为肉鸡养殖“产业工人”的村民们,对这一转变感触颇深。

肉鸡养殖产业壮大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目前,清镇市肉鸡产业辐射带动1000多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1万元以上。

龙头企业不但让清镇市的肉鸡出栏规模突飞猛进,带动整个肉鸡产业火热发展,还推动贵州肉鸡走向品牌化和高端化,走好量也走好价。

2023年,大兴伟业发布了贵州首个高端肉鸡本土品牌“晓屯882”。“晓屯882”由知名的“南海黄麻鸡1号”改良培育而来,更加适应贵州的气候环境,口感又香又糯,是烹饪辣子鸡的好食材,发布至今已跟120多家餐厅建立联名关系。这些联名餐厅使用大兴伟业的“晓屯882”肉鸡后,辣子鸡产品销量明显上升。持续增加的联名餐厅数量,消费者的“舌尖投票”,证明“晓屯882”正在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前不久,清镇麻黄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贵阳首个获得绿色优质农产品相关认证的畜禽类产品,助力贵阳实现了畜禽产品认证“零”的突破。

在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下,农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靠政府和企业发动养殖到农户争先恐后主动养殖,清镇市的肉鸡产业活力空前迸发,过去清镇市的肉鸡年出栏量长期徘徊在1000万羽左右,2023年的出栏量猛增到接近2000万羽,2024年的产能更是突破3000万羽。

人才体系全:市场分工成熟,技术支撑充分

清镇市肉鸡养殖产业不断壮大,当地适合建养殖基地的地方却越来越少,龙头企业开始将发展版图拓展到周边同样属于“一小时黄金圈”的平坝、惠水、长顺等地。

“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清镇技术农民的工作效率最高,他们非常熟悉养鸡的全部流程。”周伟说,大兴伟业在外地建设新的养殖基地时,往往会聘请清镇的技术农民,既保障新投项目的成功率,也给外地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2021年,看准养鸡过程的就业市场,高乐村老养殖户莫进带头成立清镇市第一家肉鸡产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莫氏建进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技术农民约60人,业务分工十分成熟,包括注射疫苗、戴脚环、抓鸡、铲鸡粪、运输、清洗鸡舍等等。

“早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养殖规模都不大,加上各家的养殖阶段不一样,大家互相换工节省请人的工钱。后来,有人开始扩展养殖规模,在换工时就产生分歧,规模小的不愿和规模大的换工,规模大的只能花钱请人。”莫进说,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请人上门打疫苗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他就成立合作社当起了“包工头”,专门组织队伍到各地开展打疫苗服务,也就催生出合作社。队伍成员大多是养殖户,都参加过相关技术培训,干起活来十分熟练,成为龙头企业争相聘请的技术工人。

目前,清镇市肉鸡产业社会化服务队伍达66支,技术农民达500多人,给当地的肉鸡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清镇市家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这两项数据将不断攀升。

“‘十五五’时期,我们计划把肉鸡年产能提升至5000万羽,年产值提升至25亿元以上。同时,补齐屠宰产业链短板,投资兴建肉鸡屠宰及加工项目,实现从出售整鸡到出售鸡翅、鸡腿、鸡胗、鸡血、鸡爪、鸡脖子等深加工产品的转变,将更多产业附加值释放在清镇,让更多农民分享发展红利,助力‘黔羽出山’。”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中心主任周时均说。

逐步提速发展的清镇市家禽养殖产业,不仅“孵”出了当地促进乡村振兴的致富“金鸡”,更成为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的一个有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