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作为省级文明村,花溪区黔陶乡黔陶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一约一会”筑根基、“一红一黑”树典范、“一站一队”激活力、“一查一存”除隐患等切实措施,多管齐下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在“一约一会”筑根基中,黔陶村紧紧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等农村“治风”总要求细化纳入村规民约中,通过健全完善制度,进一步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寨老示范带动作用,组建红白理事会,作为负责指导和管理红白事的重要组织力量,对红白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现象进行监督,进一步将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抓实、抓牢、抓稳。
在“一红一黑”树典范中,村里显眼位置设置道德“红黑榜”,“红榜”宣传弘扬正面事例,“黑榜”约束反向不良行为,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激励群众形成互相监督、齐抓共管的全面治理氛围。
在“一站一队”激活力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农村“治风”工作宣传主阵地,将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宣传、文艺活动等方式,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此过程中,以志愿服务队作为农村“治风”工作宣传主抓手,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村寨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志愿宣讲活动,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尚,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农村“治风”工作提质增效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在“一查一存”除隐患中,为强化事中监督服务功能,红白理事会会同乡级“1+5”入户工作队,到事主家中开展现场检查,堵塞燃气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隐患问题。同时,聚焦加强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督促事主对食品材料进行留样保存,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助推农村“治风”工作出成效。
下一步,黔陶村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通过纵深推进移风易俗改革,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质,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