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遇平塘别有“味”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2月24日        版次:A08    作者:

姑婆们唱起拦门歌。

迎亲团玩“钓鱼”游戏。

喝下姑婆们的拦门酒是新郎率领的迎亲团要过的第一关。

过了姑婆们把守的第一道关,还需过新娘“闺蜜团”把守的第二道关。

宾客们围炉而坐吃自助火锅。

随着互动逐步深入,气氛越发欢快热烈。

酒席上也有蒸鱼等其他配菜,但都被火锅夺去风头,只能沦为“配角”。

宾客自己动手炒制火锅底料。

提前炒制火锅配菜。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向昌桃 文/图

乙巳年新春,前往黔南腹地平塘,吃了一次喜酒。虽来去匆匆,却眼界大开,其中尤以醉人的拦门酒和美味的酒席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新娘家的拦门酒让人耳目一新。

这场拦门酒,氤氲着酒香,更萦绕着歌声。

新郎率迎亲团浩浩荡荡到来时,新娘家这边早已“严阵以待”:小院里,一根长竹竿裹以红绸、系以红花,拦住进门之路;竹竿后摆放着一张小小的八仙桌,桌上置十八只碗,均覆以红纸;桌后,新娘的几位布依姑婆“把守要道”,虽个个赤手空拳,却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昨晚晓得客要来,提起扫把扫金街。扫得金街等客过,倒杯喜酒等客来……”姑婆们开了口,开口便是动听的歌——看来,这就是她们“守关”的“秘密武器”。

歌声响处,一旁早有人笑盈盈递上了自酿的米酒。笑容暖人,酒香醉人,新郎是不能不一饮而尽了。

“喜家喜酒香满街,今天客你接亲来。来到喜家大门口,要听喜家来安排。喜家安排客来坐,客你坐上钓鱼台。钓得哪样吃哪样,我们大家笑开怀……”接下来,迎亲团在姑婆们的热情邀请下玩“钓鱼”游戏。“钓”中一个碗,则揭开红纸,打开预先放在碗中的纸条,按纸条上的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如:请君吃生姜一片、请君学鸡鸣两声等等,都是些轻松有趣的小游戏。

自然,玩游戏也伴随着饮美酒,因为姑婆们又唱起了歌:“帅哥钓鱼本高强,钓鱼钓得两片姜。姜片还要酒来下,姜片辣来酒又香……”

嚼着生姜片的汉子辣出了眼泪,学公鸡打鸣的后生羞红了耳尖……此起彼伏的歌声、笑声、掌声、欢呼声、尖叫声中,一个个碗揭开了,一项项任务完成了,一杯杯米酒下肚了,欢快热烈的气氛也在竹竿高高抬起的瞬间达到了高潮。

山歌为锁酒作钥。过了拦门酒这一关,迎亲团也就势如破竹,一路夺隘闯关了。

酒意未散,又迎来另一场舌尖盛宴——别开生面的酒席已悄然开场。

吃了这酒席,才知道火锅也能独自撑起一场喜宴,才相信“预制菜”也能惊艳舌尖。

露天坝子里,数十个炭炉次第排开,每个炉上架着直径尺许的铁锅。主人家用红漆木盘端来食材:“贵客请自便。”

此时方知,火锅为全自助,甚至熬油、炒底料也全靠宾客自己动手。看着满桌的菜碟、逐渐烧红的铸铁锅,正在踌躇不知所措之时,早有同桌的当地人卷起衣袖,动起手来。一碟切成薄片的肥肉被悉数倒入锅中,逐渐熬出猪油,滋滋作响;辣椒面、花椒在热油里起舞,霎时满场喷嚏与欢笑齐飞。依次加入各色调料、底料炒制完成。

“干锅还是汤锅?”原来,若吃干锅,此时可直接下配菜;若吃汤锅,倒入萝卜汤即为汤底。一桌人举手表决,选择了干锅。配菜无论荤素,大多预先炒过——这也是我将其称为“预制菜”的缘由,此时都倒进锅内二次烹饪。

一番翻炒之后,“咕嘟咕嘟”中,大家不禁食指大动,纷纷伸出了筷子。我也赶紧夹一大箸,一股脑全部塞进口中。嘴里辣得烫得“嘶嘶嘶”,心里却在感叹:配菜虽“预制”而底料全“现制”,现涮现吃,香极了,鲜极了!

席间无人正襟危坐。汉子们闹嚷嚷划拳,喝的是火辣辣的苞谷酒;爱尝鲜的年轻姑娘们端着饭碗,游走于桌与桌之间,评点着锅底制作水平的高下……

烟火作媒人相亲。肚子渐饱,身处一片闹热,我忍不住想:这“全自助”婚宴何尝不是平塘人的生活注脚?预制的是岁月沉淀的风味密码,现炒的是当下涌动的滚烫人情。就像院子里的拦亲与迎亲,看似对立的两端,终在火锅蒸腾的热气里融成太极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