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经生活桥小区的松溪河。

改造后的生活桥小区一角。
“这次老旧小区改造我很满意,家门口的烂泥坡变成大理石步梯,而且还安装了路灯,再也不用担心雨天路滑。”2月25日,乌当区新光路街道新光社区生活桥小区居民姚开秀开心地说,小区变美了,每天都要带孙子到小区里转一转。
生活桥小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为新天光电厂的职工宿舍。新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罗大芬介绍,2024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新光路街道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生活桥小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变成“新家园”,居民的幸福感“就地升温”。
今年68岁的陈毅博见证了生活桥小区的变迁。“原来,小区‘脏乱破’,下水道经常堵塞,生活污水直排到旁边的松溪河,导致河水一度发黑发臭。”陈毅博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不仅道路变得宽敞整洁、墙面粉刷一新,还疏通了下水道、排除了安全隐患,门口的松溪河也越来越清澈。
除了生活桥小区,2024年新光路街道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还包括新光片区、水利局宿舍片区以及南山煤矿宿舍老旧小区等,共涉及20栋楼、649户居民,改造面积6.57万平方米。目前,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
老旧小区怎么改,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改造过程中,新光路街道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原则,通过设置专班、建立“群众意见清单”等方式,确保改造工作真正惠及百姓。改造前,新光路街道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制定改造方案,安排街道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和方案设计人员,一同深入各个老旧小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让改造方案切实反映群众的呼声。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新光路街道将出行难、排污难、停车难等居民关注的问题纳入重点改造内容,同时对小区内的破损道路、水电设施、排污管道、停车位等实施改造提升,确保改造内容符合居民意愿。
接下来,新光路街道将继续深入各个老旧小区开展民意调查,解决好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指导物业企业或帮助小区成立自管组织,对小区进行长效化、精细化服务管理,避免出现老旧小区“有新貌、无人管”的问题,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文/图
(《老旧小区展新颜 居民迎来新生活》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