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二刷哪吒”“三刷哪吒”成为热门社交话题。看电影,一刷看剧情,二刷看细节。其实《哪吒之魔童闹海》(又称《哪吒2》)中藏着许多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惊喜。用导演饺子的话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座巨大宝藏。”
在大屏幕中“寻宝”
如今,文物以独特的魅力在影视剧中大放异彩,等待我们的偶然一瞥。许多观众发现,一些国宝竟在《哪吒2》中“复活”了,大家忙着在影片中“寻宝”。
影片中,负责看守哪吒重任的结界兽憨态可掬,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的形象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
从细节上看,结界兽的外观材质和配色与三星堆青铜器高度相似,其中一只结界兽的头部造型高度还原了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无论是金面具的元素还是耳朵部位的纹饰都极具三星堆文物的风格。
古老的青铜元素始终在影片中贯穿。比如,炼就仙丹的天元鼎,其小鼎的扁足龙纹借鉴了商代龙纹扁足鼎的礼器特征,而大鼎浑圆的造型则来自战国铜敦;哪吒母亲殷夫人使用的青铜剑,是典型的战国圆首双箍青铜剑风格,等等。
影片中,哪吒前往玉虚宫时,一群仙鹤飞舞,空灵而静寂的宫殿让人充分领略宋韵之美。玉虚宫的外景色彩与布局是对宋徽宗名画《瑞鹤图》的致敬。
七色宝莲是《哪吒2》里最重要的宝器之一,正是有了它,哪吒和敖丙才能重塑肉身。七色宝莲的设计与汉代的博山炉极为相似。博山炉以层峦叠嶂的山形为造型,是古代的“香薰机”,焚香时烟雾缭绕如海上仙山,被汉代人视为神仙居所的象征。
建筑爱好者还发现,玉虚宫内的仙池花园,是我国古代桥梁经典之作——山西晋祠“鱼沼飞梁”的同款建筑。“鱼沼”指的是桥下泉池,“飞梁”即水上之桥,仿佛展翅大鸟,这座桥梁始建于北宋。
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梁思成对它评价极高:“这种石柱桥在古画中偶尔能看到,但实物仅此一例,非常珍贵。”
天籁之音来自“非遗”
如果说,《哪吒2》的视觉特效给观影者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其中的原创音乐则埋下了许多非遗文化的听觉伏笔,需要细细感受。
比如说,侗族大歌。
电影片头曲一登场,吟诵的空灵感让人置身奇幻世界。还有西海龙王——敖丙的姑姑敖闰婉转的吟唱,以及哪吒重塑肉身时宝莲盛开的配乐。它们并非乐器所奏,而是来自人声。由贵州黔东南州各村寨组成的“舞乐蝉歌”乐团的10名侗族姑娘,用千年的非遗之声为这部电影注入了听觉灵魂。
不少观众观影后,被天元鼎缓缓下沉时的配乐震撼。在这里出场的非遗音乐是呼麦。蒙古族音乐有三宝——呼麦、马头琴、长调。呼麦蒙古语意为“咽喉”,呼麦歌手可同时发出多个声音,包括低沉的喉音、高亢的尖音和颤音,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调和音色。
还有天津曲艺。
“我乃哪吒三太子,能降妖来会作诗……”这首哪吒嘴里的“洗脑”诗,有活脱脱的天津快板味。哪吒采莲藕时,背景音乐暗藏天津曲艺的小调,给影片的轻松场景增色不少。
影片中运用的非遗乐器还有埙、唢呐等。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最早文献记载于《诗经》“如埙如篪”。唢呐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高亢的唢呐声能将观众迅速拉入情境中,与哪吒那股不知天高地厚的劲头非常适配。
魔丸和灵珠是“水火既济”
《哪吒2》导演饺子本科毕业于药学专业,细心的中医人发现,电影中融入了许多中医阴阳学说。
比如陈塘关百姓需要治病时,李靖“购物车”里的中药材可不是随便选的。三七、当归、血竭、冰片、红花、苏木、马钱子、蒲黄、茜草等,这些中药的功效都与活血化瘀、止血定痛、散结消肿有关。
电影是一部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动画。其中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情节,是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用莲藕为哪吒重塑肉身,莲藕这一食材的选择颇有讲究。
莲藕生长于水土之中,得水土之气而生,中医称它为“阴中之阳”。在古代,藕甚至被视为“水中灵芝”。《本草纲目》记载,藕“味甘性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太乙真人的用意,正是基于莲藕在中医药中的“再生”与“修复”寓意。
再比如,哪吒和敖丙的“水火既济”。哪吒和敖丙,一个是魔丸,个性张扬;一个是灵珠,性格沉稳。他们俩一个属火,一个属水。水火看似不相容,但是一旦合力,可达到阴阳互补的效果。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阴阳平衡原理之说,阴阳平衡也是万物相生之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更有趣的是,电影里太乙真人说的是四川的“川普”。太乙真人为何说的是四川话,这不是玩梗,是有历史考证的。四川绵阳江油乾元山自古被誉为道教名山,相传为太乙真人修炼洞府、哪吒成长之地。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哪吒2》中的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如同一颗颗珍珠,被巧妙地镶嵌在电影里,熠熠生辉,耐人寻味。
彭薇
(《《哪吒2》中藏着哪些 传统文化“彩蛋”》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