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位于贵州白云经开区的威顿晶磷年产5000吨集成电路用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现场,十余台装载机、工程机械设备同时运转,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分别在各自工种岗位上加紧作业。自2月动工建设以来,该项目已完成平场等建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桩基、地梁施工等阶段作业,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2025年12月前建设完工。
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飚介绍,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威顿晶磷聚焦高纯电子化学品领域的生产及技术突破,累计获得30项授权发明专利,主导产品是电子级三氯氧磷、正硅酸乙酯等产品,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在半导体前驱体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强省会”战略下新材料产业链的补链强链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在建设的年产5000吨集成电路用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占地20余亩,是威顿晶磷完善半导体前驱体材料配套供应的重要支撑。”蒋飚介绍,该项目将建设甲类生产厂房,万级、千级、百级净化车间,高纯电子材料分析检测中心以及库房等建筑约2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生产Lowk、HighK前驱体及硼磷掺杂剂等集成电路制造用关键材料。项目达产后,预计公司年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实现集成电路CVD/ALD制造工艺用国产化前驱体材料的配套供应。
“该项目的落地过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白云区营商环境的温度与速度。为顺利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区发改、工信、规划、环保、住建、应急等部门为项目落地排忧解难,安排项目专班、专员服务,很快就为公司完成了项目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项目建设的前置手续。”蒋飚说,不仅如此,白云区还在人才公寓配套、设备购置补贴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扶持。这些务实举措,生动诠释了“白云效率”和“白云担当”,让企业深耕白云发展更有信心。
这只是白云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云区认真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深入践行“12345”白云“强省会”奋战路径,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重、项目为王,持之以恒转作风、优环境、提效能,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白云,发展步伐迈得越来越实、发展环境也越来越优。今年,白云区更是坚决对标省、市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三个大抓”的重大部署,系统构建“5+3”工作机制,谋划项目197个,威顿晶磷年产5000吨集成电路用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就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为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白云区成立了新型工业化在建项目专班、新型城镇化在建项目专班等八大专班,建立挂图作战机制、融合考核机制、分级调度机制三大机制,明确每个项目招引、开工建设、建成竣工、投产达产等全流程“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明确手续办理、资金保障等具体内容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具体责任人等,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确保重点项目保质保量全力以赴安全推进。
白云区还对重点项目实行三色预警,工作专班周调度、强省会指挥部半月调度、区委区政府领导月调度,如果项目进度存在滞后等情况,各专班将建立问题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问题销号。
“包括威顿晶磷这个项目在内,今年一季度,白云区集中开工了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1.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4亿元,涵盖‘四化’和基础设施五大领域,是我们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能力的重要载体,必将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白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白云区将认真落实全省“三个大抓”推进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全面加强“谋投建管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强化要素保障,采取专班化推进、节点化督办,努力做到审批“零障碍”、建设“零阻力”、服务“零距离”,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奋力夺取“开门红”,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贵人服务”做优 项目建设提速》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