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拍摄妙峰山庙会三十余年

结缘妙峰山的法国“老范”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2月28日        版次:A08    作者:

每年的妙峰山庙会上,法国人老范总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妙峰山庙会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非常热闹:山下,人群络绎不绝;山道两侧,茶棚、馒头棚林立;最为热闹的,当数舞枪弄棒、打旗呼喊的“武会”表演。这一切,都被一位中文名叫范华的法国导演拍下,他已经拍摄妙峰山庙会三十多年了。

兴趣浓厚

青年时期就想来看庙会

深眼窝、蓝眼睛、高鼻梁、黑外套,尽管庙会到处都是人,范华依旧显眼。只见他高举相机,从人群中慢慢向前挪,操着有些流利的中文说道:“借光,谢谢,我是摄影师。”

“您是景区请的摄影专家?”有人发问,范华都会笑笑,打趣说:“我也是赶会的,年年来,是这里的老熟人。”

他所言不虚,从1993年妙峰山庙会恢复算起,范华第已经赶会三十一次了。可他与妙峰山的缘分,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结下。

“我在甘博先生的书里看到过介绍妙峰山和妙峰山庙会的文字和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好奇,一个庙会为什么会在400多年里经久不衰。”

范华口中的甘博是一位美国社会经济学家,1908年至1932年,他曾四度旅居中国,并多次到门头沟进行社会调查,拍摄了与妙峰山相关的照片百余张,内容涵盖沿途风光、沿途百姓生活场景、妙峰山庙会等。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拍摄了一部片长15分28秒的关于妙峰山的电影,而这些,就是范华对妙峰山的初印象。

“我是一位汉学学者,也是一位导演、摄影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通过甘博等学者的描述,我觉得妙峰山庙会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宝库。”范华感叹。

从此,到妙峰山看看庙会成了范华的“念想”之一,可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来到妙峰山,自己就成了大家眼中的“西洋景”。

充满好奇

听说村里来了个“大鼻子”

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妙峰山庙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德凤和范华是老相识,他清楚记得,第一次听说范华是1987年左右。当时,他还在山脚下的涧沟村居住,听周围乡亲说,村里来了个“大鼻子”。

“那会儿庙会还没正式恢复,初一、十五零星有上香的人,他就已经开始拍摄了。”王德凤回忆,范华不怎么和乡亲们说话,大伙也不知道他是谁。

有一天,这位“大鼻子”主动登门。“我听说您很懂庙会,认识会首和老督管,想请您代为引见,我想去采访。”会首、老督管等词语都是香会中专用称呼,意为带头人、管理者。看着眼前的“大鼻子”张嘴就是行话,王德凤不禁发问:“您到底是干什么的,一个劲儿往庙会里钻,图个啥呢?”

范华一边自我介绍,一边解释:“我是导演、学者,希望能够收集资料,写文章、拍电影,把中国文化传到我的家乡法国。”

王德凤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打消,可随着慢慢接触,他发现范华拍摄起来非常认真,对庙会非常懂行。“庙会恢复后,他每年早早就来,一拍就是半个月,年年如此。”王德凤说。

“真想认识会首,我先给您介绍一个,不过您要拍什么,问什么,需要事先讲明。”看着这位执著的“大鼻子”,王德凤主动提出帮忙。他没想到,自己的热心开启了范华采访、拍摄的“大门”。几年间,经王德凤介绍,范华几乎走遍了京津冀三地,采访、拍摄各类香会近百个,和诸多会首成了朋友。

一眨眼,到了2015年,二人已是老朋友,而范华在妙峰山也小有名气。再次见面,王德凤问:“老范,这次准备拍多久?”没想到,范华一笑,略带神秘地说:“老王,还记得我跟你说的电影吗?快完成了,今年拍你的部分,准备好出镜。”

呈现精华

把二十多年素材浓缩到两小时

站在镜头前,王德凤流利地介绍着妙峰山庙会里的门道:“行香走会时各会须依照一定的先后次序;香会相遇时,相互打知,互换拜帖,礼貌相待。”

对面,范华静静地听着、拍着。不一会,随着一声“好!”王德凤的部分完成了,一条过。两位老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王德凤突然发问:“老范,这电影拍得好像挺容易。”范华闻言大笑:“二十多年拍摄的素材精华都会在这部电影里出现,庙会的场景、会首的采访,还有你的介绍,浓缩到两个小时左右。”

在这部名为《妙峰山庙会——四百年的历史》的影片中,可以看到五虎少林棍、中幡、石锁等传统老会,也有扑蝴蝶、神龙鞭、太平鼓等新会。而赵宝琪、王德凤、倪金堂、韩硕等一众组织者、参与者则分别通过自己的视角,介绍妙峰山庙会。

2016年成片后,该片在妙峰山景区和一些高校、文化交流活动中多次展播,受到文化学者、民俗爱好者的好评,范华也通过撰写文章、举办讲座,将自己拍摄妙峰山庙会的心得分享给别人。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很多会没有了,新的会产生了。老督管变成了新会首,我们也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成为了庙会的一部分。”范华感叹。

结缘半生

八旬老范终成“妙峰山人”

2023年,门头沟区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洪灾,妙峰山景区也因此关停许久。因此,2024年的妙峰山庙会比往年更加特殊、珍贵。连续拍摄三十一届庙会,范华直言这是难以想象的奇妙经历。而就在2024年的庙会论坛上,他和老朋友王德凤都发言了。

“我是一个法国人,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已经和老王一样,都是妙峰山人了。”范华的话引得阵阵掌声,与老友相视一笑,他们都发现,对方真的老了。“我今年七十多,老范八十了,庙会的未来,还是寄希望于年轻人。”王德凤感慨地说。

他透露,几十年下来,自己积累的图片、文字、视频材料难以计数,分别保存在几个电脑、硬盘中。“如果将来拍不动了,就把这些资料无偿地捐献给景区,它们来自妙峰山,也属于妙峰山。”

耄耋之年的范华不知道自己还能拍多久,可每一次,他都像第一次拍摄妙峰山庙会时一样专注、兴奋。

“这是老朋友的聚会,我们约好了,每年不见不散。”

张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