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樵
3月11日,贵阳日报刊发《健康好味道释放“舌尖经济”新活力——贵阳贵安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观察》,其中报道贵阳贵安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近年来正快速增长,去年年产值达到201.65亿元。
受益于品牌化,开阳富硒食品、花溪花小莓、修文猕猴桃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受益于科技赋能,贵阳贵安以“三品一菜”(调味品、饮品、休闲食品、预制菜)为着力点,让“土味”食品变身国潮风尚。受益于龙头企业领跑,老干妈去年产值同比增长14.2%,带动一体化产业链条企业受益,贵阳贵安的“舌尖经济”正迎来又一轮加速期。
老干妈的成功,已经很好地说明,贵阳贵安食品业依托自身生态特色,具备孕育出全球性品牌的深厚潜力。近年来,沉醉于贵阳贵安美食的外地游客也成为贵州文旅发展的又一道风景,爽爽贵阳美食之都的形象在游客心目中日渐清晰。不少贵州特色美食正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崭露锋芒,成为新的餐饮潮品。可以说,贵阳贵安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业可能正在迎来一轮新的风口,如何将餐饮业的流量向食品产业引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食品加工业要接住这波流量,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角度而言正当其时。在产业内部看,实现科技化、标准化,让贵州味道能够在工业体系下保持原汁原味,解决“贵州菜出了贵州就没那个味”的问题。此外,选择一些热门可操作的特色美食品种,如酸汤、豆豉等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让贵阳贵安的美食走出贵州。产业外部也要积极对接文旅产业,不仅在生产端发力,在营销端以伴手礼为突破口,有节奏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推荐贵阳贵安美食潮品。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贵阳贵安的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业实现新的跨越:贵阳的牛肉粉、辣子鸡可以像柳州的螺蛳粉一样成为百亿产业;国内超市的货架上,与著名薯片一起陈列的还有贵州的油炸洋芋片;和网红城市长沙的“茶颜悦色”一样,“去茶山”饮品在一线城市刮起新一轮抹茶旋风。
(《“舌尖经济”或许正迎来风口》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