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叶
贵阳经开区以三线建设积累的工业基础为“底盘”,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造“筋骨”,补链延链强链通“经脉”,做优产业生态填“血肉”,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既得益于历史积淀的产业基础,更离不开产业集群提供的全方位支撑,也为其他地区以“链”为纽带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做强一业,可以形成一链、带动百业。客观而言,产业竞争正从“企业单点竞争”逐步转向“产业链的生态竞争”。多在“链”字上下功夫,就是要立足自身特色、锚定核心赛道,在一个产业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达到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巩固区域竞争力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链”是“链条”的“链”,要建链,更要在发展中不断补链延链强链。一方面,建链是确定产业发展主方向的关键,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不仅自身实力雄厚,还有助于带动上下游企业提质发展。另一方面,补链延链强链是消除产业发展短板、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重要环节。建链是基础,补链延链强链是升级路径。只有多在“链”字上下功夫,依托“链主”企业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才能更好实现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链”也是“链接”的“链”,链接好企业才能更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贵阳经开区聚焦创新生态、服务生态、招商生态三个关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正是老工业基地持续焕发新活力的密码。事实证明,链接好企业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等解决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困境,让更多优质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在全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背景下,贵阳贵安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多措并举推动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棋局中落下属于自己的战略支点,定能让“强省会”的根基更加坚实、支撑更加牢固、发展更有底气。
(《产业发展需多在“链”字上下功夫》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