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

——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3月22日        版次:A04    作者: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一角。

工人在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生产线上忙碌。

花溪黄金大道景色。

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再生铝事业部成品车间。

俯瞰观山湖公园。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对贵州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重大时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的重要节点,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部署的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贵州考察,主题特别重大,时机特别关键,关怀特别深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牢记嘱托,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夯实产业基础 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产业兴则经济兴。

贵阳作为省会城市、贵安作为国家级新区,是黔中城市群的核心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以更宏阔的视野谋划产业、更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建设、更周到的服务保障生产经营,聚焦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这个“头号工程”,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大抓产业,工业成为贵阳贵安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引擎、最大亮点。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3533产业集群目标,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条、抓园区建设、抓要素保障、抓生态环保。

2024年,贵阳贵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对全省汽车制造业的贡献率达92%以上。

大抓项目,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牛鼻子、硬支撑。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个聚焦”“三张清单”工作法,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项目“谋、投、建、管、用”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

2024年,对用地、环评等手续实行“并联办”“帮代办”“容缺办”“承诺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355个工作日压缩到44个工作日内,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创十年新高。

大抓招商,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大招商的工作部署,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大抓招商、抓大招商”,聚焦“招多少、谁来招、招什么、怎么招、招得怎么样”,大力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

2024年,贵阳贵安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153.9亿元,其中工业到位资金670.6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798个,合同投资额1085.6亿元。

“头号工程”“链”出经济发展强支撑。

建成全国最大的辣椒制品产业集群。中国振华成为全国产品体系最全的重要电子元器件基地,贵阳海信向百亿级企业迈进。

建成全国最大的坑口磷肥生产、湿法净化磷酸生产基地,基本形成“钛磷硫铁锂”产业集群,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30%以上增长。

成为全省产业链条最完整、产品种类最丰富、产业规模最大的铝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总产值增长35%以上。

2024年,贵阳贵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为近七年来最高水平,连续19个月高于全国、全省工业增速。工业总产值迈过4000亿元大关。

下一步该如何?“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六大重点产业为引领,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更大突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农工党贵阳市委副主委魏怀瑞说。

具体来说,贵阳贵安将加快升级传统产业。坚持“富矿精开”,加快落地建设磷化一体化、50万吨电解铝等项目。

加快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吉利汽车新车型投产、长江汽车持续放量,带动吉利发动机等本地零部件企业扩能扩产,建成投产宁德时代第二条生产线,支持贵阳海信成长为百亿级企业。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聚焦六大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贵阳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低空基础设施,拓展“低空+应用场景”。积极发展商业航天,支持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打造深空经济产业先行示范区,全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作出贵阳贵安工业贡献。

强化创新驱动 汇聚蓬勃“向新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15年6月,在考察贵阳市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必须在信息化方面多动脑筋、多用实招。

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光荣使命。

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贵州考察,强调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

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这些年来,贵阳贵安勇闯数字经济蓝海抢新机。

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数字活市”战略,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产业”,推动算力、运力、电力“三力协同”,擦亮数博会、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大数据交流体验中心“四个品牌”,激发“强省会”发展动能。

今年大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背后,有贵州算力的支持。

福爱电子(贵州)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核心尿素喷射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贵州航宇科技打造国内首条航空环锻件全自动控制生产线,集设计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生产可视化和管理数据化于一体,产品成功进入全球顶级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供应链。

以“大数据+”为传统工业发展“破题”,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累计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20个,推动工业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等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加码”。

抢新机、赢先机。2024年,贵阳贵安围绕数据中心上下游打造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以数智赋能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数字产业高速增长,数字红利加速释放,“一硬一软”产业规模超过1300亿元。

以创新破题,以产业答题,贵阳贵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做强创新发展策源功能。

一方面,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助力农业产业增效,赋能工业产业提质,驱动大数据产业做强。另一方面,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围绕建立“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探索构建“点子、种子、苗子、林子、果子”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51家,在孵企业达3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入库583家,占全省39%;高新技术企业1437家,占全省6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占全省48.65%;遴选100家企业建立重点创新型企业培育库,为科技型上市企业储备资源。

加强创新驱动,为向“新”而行除障碍、增动能,不仅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更有助于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雪蓉表示,贵阳贵安今年将聚焦三个关键,抢占三个制高点。

聚焦算力,抢占智算制高点,持续在算力中心的招引建设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华为云智算中心、图灵小镇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引进2个以上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智算规模增长80%以上,力争迈上又一个大台阶。

聚焦赋能,抢占行业大模型培育制高点。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深化“四个赋能”,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聚焦化工、物流、文旅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进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为企业“智改数转”插上AI的翅膀。

聚焦产业,抢占数据训练制高点。一方面将持续围绕“云”做文章,做大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将加快培育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培育数据标注、数据训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数据产业。

坚持绿色底色 提升经济增长“含金量”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从2015年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育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到2021年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再到2025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三赴贵州考察,始终关注贵州这一优势——生态环境。

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这些年,贵阳贵安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面建设美丽贵阳贵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有力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花溪区久安乡,极目远眺,只见一垄一垄茶树排列有序,连绵不绝的“茶海”竞相吐绿,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是贵州一个典型的“吃煤乡镇”。

2006年,久安乡90%以上国土面积被划定为贵阳市阿哈湖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范围,境内煤矿须全部关停,久安开始转型之路,依托辖区生态和古茶树资源,积极发展茶产业,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茶叶种植。

如今,久安乡茶叶种植面积2万余亩,高标准生态茶园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由煤矿关闭前的不足40%提升至60%以上,实现了煤山变茶山、矿工变茶农、茶园变景区的转变,青山绿水好风光成为本地茶叶最好的“名片”。

久安乡从“吃煤乡镇”到“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中国高原古茶树之乡”的转变,是贵阳贵安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4年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再创新高,位列第4;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保持100%,纳入市级河湖名录管理的107条河流首次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

这些数据是贵阳贵安良好的生态环境最有力证明,但只发展不保护不行,只保护不发展也不行。贵阳贵安始终锚定绿色发展目标,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全面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步伐。

依托气候凉爽、能源丰富、地质条件稳定等生态优势,将主要山体、水系作为总体规划优先管控要素,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出贵安新区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如华为云数据中心,采用100%可再生能源,并通过液冷技术、AI智能温控系统降低能耗,PUE降至1.12以下;腾讯七星数据中心,利用山洞自然冷源和直通风技术,减少空调能耗,年均节电约1亿度。

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品迭代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产品谱系不断丰富,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观山湖区吉利新能源汽车基地,每12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

贵阳贵安139个村开展旅居工作,推出12个市级重点避暑旅居示范点,并以43个区县旅居点为补充,形成了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避暑旅居产品。2024年避暑季,全市累计接待避暑旅居18万人次,同比增长80%。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乡村价值提升与生态保护双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当甲秀楼的飞檐掠过白鹭,当数博大道穿梭新能源车流,贵阳贵安用实践证明,生态与发展可以同频共振。这座山水之城正全面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庭静 张晨/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