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合力 用使命担当筑牢精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贵阳贵安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3月23日        版次:A02    作者:

贵阳城垣步道上的大西门城门楼景观。

越界影城。

歌手在贵阳路边音乐会·文昌阁上演唱。

修文阳明文化园。

游客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观看情景剧。

游客在青岩古镇游玩。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来到贵州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凝聚力量,在贵阳贵安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久久为功推进文化贵阳贵安建设。

厚植文化根基 涵育文明新风

“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期间,对移风易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线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充分认识到,革除农村陋习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开阳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何思念表示,将以摒弃婚丧陋习为重点,紧扣目标任务,围绕“让党旗挥舞起来、让风气清朗起来、让环境优美起来、让群众富裕起来”主基调,坚持“文明实践+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以邻里互助为突破口,在互出真心实意、相约一起发展、帮出邻里和谐、助力乡村振兴“互相帮助”四个字上持续发力,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赋能避暑季文旅产业升级,引领村民们在团结互助中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修文县龙场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光荣表示,龙场街道将紧扣“保护、传承、融合、创新”主线,立足辖区资源条件,以文化兴业、以文明铸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阳明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性转化为发展胜势。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胡光荣表示,将对辖区玩易窝阳明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传承,以“阳明文化+”为主线,串联特色村寨,打造休闲娱乐线路,推动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同时,依托农业资源与生态优势,推动农文体多元融合,打造生态休闲项目;创新开发“周末经济”和沉浸式乡村旅游业态,培育精品民宿集群;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乡土风情,让龙场成为贵阳市民“一小时生活圈”的田园会客厅。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以村(居)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加强宣传引导,摒弃陈规陋习,将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激发群众参与内生动力;深化殡葬改革宣传,以文化浸润推动乡风民风向上向善。”胡光荣介绍,龙场街道整合资源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打造“家门口”社区教育平台,开设文化传承、技能培训等特色课程;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名师送课”模式,针对“一老一小”、新市民等群体定制文化服务,让文化服务精准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按照中央关于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安排部署,贵阳贵安纵深推进农村“治风”工作,紧盯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坚持“党委政府倡导、村民自治推动”原则,建立“两书一约一会两榜”机制,建好用好红白理事会,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推动全市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服务全覆盖,让村民广泛受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贵阳市精神文明办主任陈刚表示,下一步,贵阳贵安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之以恒开展农村“治风”工作,让文明新风既“吹进门”更“扎下根”,为乡村振兴凝聚蓬勃力量。

守护文化根脉 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青岩镇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花溪区青岩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张成凤说,青岩镇拥有众多明清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更是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下一步,青岩镇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梳理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遗迹,加强文化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加大旧址修缮力度,切实留住历史痕迹、守护历史根脉。同时,充分利用青岩镇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组织“上九村晚”“三月三”“六月六”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风尚,为乡村治理筑牢思想根基。此外,充分利用青岩古镇“四街二十六巷”,结合青岩镇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引入更多特色文旅业态,策划新颖活动,点亮夜间经济。深耕“旅居+”产业,全域推动“物业进农村”治理模式,打造多个旅居点,助力青黔高旅居示范带升级,为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贡献青岩力量。

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仕飞介绍,小坡村是老红军杨顺清的家乡,在实际工作中,小坡村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红色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红色故事讲解,让大家知晓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精神;组织编排红色主题文艺节目在文化活动中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如今,红色精神正在‘活起来’,滋养贵州儿女的心灵,砥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组织更多老百姓参与红色文化的挖掘、学习,不断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仕飞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贵州文化旅游工作,这让基层文旅部门和从业者深感温暖、备受鼓舞。”开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华说。

开阳县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加强文化保护管理和创新性转化利用。立足本地实际,继续做好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水东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的挖掘梳理,常态化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巡查,有序推进文物修缮工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力守护和传承好开阳县的历史文化根脉。在文化资源宣传推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足功夫,加大历史文化与旅游、教育、体育等有关方面的融合,助力开阳县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体旅深度融合。继续突出开阳县自然风光秀丽、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体育赛事+旅游体验”,积极培育健身休闲、山地户外等业态,持续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的精品体旅融合线路,切实扩大提升开阳县南江大峡谷、猴耳天坑等体旅融合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旅游要素,加大体旅融合力度,不断擦亮“贵州省体旅融合示范县”名片,以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精彩的体育赛事、更加有趣的游玩项目、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回报广大市民和游客。

丰富旅游业态 打造文旅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十分关心,这次考察进一步为贵州文旅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云岩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万钰说。

云岩区始终立足本土实际、突出特色亮点,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持续深化文旅体融合,把逆袭出圈的越界影城打造成为展现贵州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交流窗口,把群众喜爱的贵阳路边音乐会·文昌阁打造成为展示群众文化的特色品牌。同时,用好阳明文化资源、历史城垣步道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载体,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塑造文化品牌价值。“下一步,我们将沿着保护、阐发、创新、运用的路径,持续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贵阳贵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万钰说。

“作为文化宣传工作者,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转化为文化赋能的指南。”贵阳市影视家协会秘书长李娟表示,在影视创作上,将积极推动影视创作和产业发展,把优质文化资源聚焦到生产优秀影视作品上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将继续推动“给孩子们的电影课”美育活动进社区进校园,把影视教育活动作为培育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们将持续重视中青年影视人才培训,夯实基础。加强组织管理及人才库建立,在品牌打造、项目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将其培育为贵阳市影视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发展思路,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扎实做好顶层规划、保护传承、产业融合三篇文章,全力讲好文化故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装上新引擎,为县域经济增添新动能。”息烽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周伦波表示。

在产业融合方面,息烽将开发一批文创产品,围绕红色文化符号加大红色故事、红色戏剧、红色歌曲等编创力度;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潮流文化相结合,设计红色主题盲盒、冰箱贴、纪念章、纪念币、纪念邮票、冰激凌等文创产品。谋划一批文旅线路,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息烽建设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品牌和省级非遗项目息烽花灯、流长阳戏传统戏剧,串联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全面开展文旅推介,结合息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方特产等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并把红色旅游地周边的独特文化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推介。

“我们还将积极做好‘红色+’融合文章。”周伦波说。做深“红色+”教育,做精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拓展训练,全面拓展企事业单位业务培训、中小学生研学拓展、企业团建、会务服务等业务,通过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的会务、研学、研修、培训等业务,用基地“流量”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发展。推进“红色文旅+夜经济”,打造红色主题夜间集市,谋划开发红色主题光影秀、沉浸式剧场,激活夜间消费潜力;推动“红色文旅+绿色生态”,依靠绿水青山和农业基础,构建“党旗红、温泉佳、生态绿”产业体系,打造红色主题农场体验项目、红色主题民宿项目,推进红色主题民宿“又见乌江”晋升等级民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董容语 顾林晗 黄菊 李春明 刘云嵩 杨雪梅 章婧/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