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活土地资源 拓宽致富渠道

——乌当区新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3月25日        版次:A06    作者:

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东北林蛙养殖池塘。

春分时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新堡村“栖梦蜂糖”家庭农场上空,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防雹网。防雹网下,一排排李子树上缀满了白色的花骨朵,农场负责人汪远芳正在其中剪枝修树,以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这几年,村里实施‘一户一田一农场’的‘三一’模式,将闲置、分散的地块进行整合,鼓励大家发展家庭农场,我也趁这个机会种植了30多亩蜂糖李,并成立了家庭农场。”汪远芳说,去年,由于雨水较多,蜂糖李品质不是特别好,但依然销售一空,一共赚了10多万元。

新堡村平均海拔1200米,山多坡陡,土地分散、零碎。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多,许多土地撂荒,为此,村“两委”创新推出“一户一田一农场”的“三一”模式,通过调换、租赁、入股等方式,将闲置、分散土地归并集中发展家庭农场,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

新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攻武说,自2023年实施“三一”模式以来,新堡村共培育发展22个家庭农场,涵盖水果、蔬菜、养殖、花卉等产业,有效整治撂荒地500余亩,整合土地600余亩,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去年,新堡村家庭农场增收达200多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新堡村的探索远不止于此。引进企业,是该村另一个致富“法宝”。

王攻武介绍,目前,新堡村通过土地入股一批、村委流转一批、农户自愿调换一批等方式,引进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20多亩,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

在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里,50多个养殖池塘整齐排列,工人正在投喂石蛙和东北林蛙,一派忙碌景象。该基地负责人黄玉荣介绍,公司于2023年落地新堡村。目前,基地占地81.38亩,主要养殖石蛙和东北林蛙,带动村民就近就业30多人次,其中稳定就业6人。

“我在养殖基地工作,每个月固定工资3000元,等石蛙和东北林蛙开始销售,我们还有提成。”新堡村上街组村民赵发说,“以前,留在村里找不到钱,只能跑外面打零工,收入有多有少,现在在村里就有稳定收入,我非常满意。”

黄玉荣说:“未来,公司计划向周边农户提供蛙苗和技术支持,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生态蛙养殖,并由公司统一收购,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此外,新堡村还成立保洁公司,承担全乡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年稳定增收55万元,解决周边村寨12人的就业问题。

王攻武说,今年3月,新堡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150亩梨,带动51户农户参与,预计三年后达产,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村里还计划与中药材公司合作,在梨树下套种中药材,多渠道促进村民增收。

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宽。去年,新堡村村集体实现增收76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4万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