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记者从贵州省卫健委获悉,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大结核病筛查和治疗力度,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全省筛查数据库系统,强化基层技术指导督导等,实现结核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我省将结核病筛查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重点聚焦一老一小,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及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优势,推进县域影像诊断中心建设,搭建‘分院拍片、总院诊断’机制,创新‘省-市-县三级专家组阅片’复核机制,线上逐级抽查复核;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利用新技术提升筛查质量、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贵州省疾控中心结防所监测科副科长何昱颖说。
对于“一老一小”、高危等群体,我省多方联动、适时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全面提高结核病防治重点人群主动筛查的普及性。针对学生群体,严把新生入学关,在新生入学体检中开展结核病筛查,把传染源有效地阻断在校外,降低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
据悉,2024年,全省累计完成老年人免费结核病筛查262.61万人,筛查任务完成率为104.21%,完成初中及以上学生免费结核病筛查145.10万人,完成筛查任务数的112.48%,对筛查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全部纳入治疗管理。对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按照1:3的比例开展胸片筛查。
同时,全力推进无结核社区创建工作,在总结国家级无结核社区创建基础上,于2024年初在9个市(州)的各1个县(区)实施省级无结核社区创建工作。截至2024年底,各项目点共开展重点人群筛查129234人,无结核社区创建工作实现了结核病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近年来,我省探索建立了“健全体系、部门联动、创新突破、分类指导、规范实施”的结核病防治新模式,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规范管理率为96.10%,结核病患者成功治疗率为92.36%,均超国家要求。目前,全省各县(市、区)均建成集中住院治疗点,实现了全覆盖。
贵州是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而耐药结核病又是结核病中治疗难度最大、治疗费用最多、治疗成功率最低的类型。2022年,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4部门印发《贵州省遏制耐药结核病推进方案(2022—2025年)》,依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技术指导并组建多学科专家会诊团队,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耐药患者转诊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全省耐药肺结核检测和监测网络,推动9个市(州)耐药定点医院平台预约、专人对接、特约检查、关怀服务、“三优先”绿色诊疗等精准医疗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耐药患者制定全口服短程治疗方案,创新开展多渠道筹资援助耐药患者等工作,不断提高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成功治疗率。
此外,我省还强化政府部门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先后出台系列重大举措,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健康贵州”行动、重大疾病防控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规划。通过多部门协作,将肺结核、耐药肺结核、肺外结核纳入慢特门诊医保政策保障中,将利福平耐药患者诊疗报销从每年1.8万元提升到最高可报销50万元,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为精准高效实施结核病患者管理工作,我省推出“贵州疾控云”平台,对结核病患者实行全链条诊疗管理、全疗程监测追踪、全天候数据共享,实现规范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在全省推广使用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易督导结核病患者管理系统”,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电子药盒、手机微信管理方式。
同时,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能力、降低肺结核误检率,我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授课”等多种方式,分批多次进行结核专科临床进修培训。从2019年起,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覆盖全省定点医院的诊疗质量评估工作,全省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规范流程执行率逐步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开展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推广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及预防治疗项目工作;探索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与预防干预相结合,创新学生结核病防控模式;大力推进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集中住院治疗;提高各级结核病防治医生诊疗水平,采取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基层诊断能力。
曾浩洋 任洪召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
(《我省持续发力织密结核病防治网》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