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绿茶
本周读陆游的《入蜀记》、刘勃的《说三分》、唐际根的《此处葬曹操》,跟蜀地有关、跟三国有关,挺有趣的一次主题阅读。
3月1日 乙巳年二月初二
今日读陆游《入蜀记》,钱锡生笺注。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携夫人及六位子女从故乡山阴赴蜀地夔州通判任,经15州府,历时160余天,行程5000余里。以日记形式记录沿途所见、所闻、交游、行脚,并对运河、长江沿岸的诗歌现场做了系统的挖掘和梳理,成就了一部经典的古代游记。
3月2日 乙巳年二月初三
《入蜀记》越读越喜欢,陆游虽仕途不顺,但文名很盛,一路上交友无数,知州、县令一级招饮,赴任之途也是一场深度的“朋友圈大集”,古代文人赴任或贬谪,尤其像苏轼、陆游这样的文坛大咖,旅途就是流动的盛宴。古代交通虽没有现在那么便利,也因此,文人们可以缓慢地、深度地,构建那个时代的精神社群,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要比现在的人走得更远、更深。
3月3日 乙巳年二月初四
读库编辑许禄兄寄来刘勃新作《说三分:三国故事的三重叙事》;上海书画社张箬溪寄来范景中新作《艺术与文明》Ⅰ卷;火与风品牌寄来杨斌新作《全球史的九炷香》;后浪寄来苏珊·奈曼的《父辈之罪》。
续读《入蜀记》,两个月过去了,陆游终于走到建康府,从运河转入长江西行。
3月4日 乙巳年二月初五
读毕《入蜀记》,这一百六十余天漫长的旅途,虽然有凶险、困顿、病痛,但走下来却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尤其陆游年纪尚小的孩子们,更是小小心灵对世界的开阔认识。今日读刘勃的《说三分》,刘勃的书一如既往地好看,别人都写过的历史,刘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3月5日 乙巳年二月初六
刘勃的《说三分》是个音频课程,行文自然带着课程化,读起来倒也流畅。刘勃谦虚,说这本书可为几本经典提供垫脚石作用,这五本书为: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方诗铭《曹操·袁绍·黄巾》,宋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饶胜文《大汉帝国在巴蜀》,刚好这五本书都看过,对我们认识魏晋三国确为经典好书。
3月6日 乙巳年二月初七
去杭州参加东巢的一个书店市集,做一场关于书店的分享。在高铁上五个多小时,静静地看书、写稿,这是最舒适的状态。把别的事情都暂时放下,专心打理电脑里那些半拉子文稿。读了一本唐际根的《这里葬曹操》,补写了两篇半成稿,舒坦。
(《陆游入蜀 曹操入土》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