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剧《家里家外》何以好评不断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4月10日        版次:A08    作者:

特约撰稿人 韩浩月

近段时间,一部名为《家里家外》的四川话短剧火了。

没有霸总,没有狗血剧情,这部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故事背景的短剧,靠讲述家庭亲情,成功俘获了观众的心,网友评价其“堪比正剧”、川话版《小巷人家》。这部短剧为何让人眼前一亮,它之于短剧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对于四川方言的使用,是《家里家外》获得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网友评论当中,该剧的台词语言、演员发音、川话特色等,成为被提及最多的话题。有网友评论“从《哪吒》那儿学会的四川话还在练习,升级版就来了”。

正如剧中女主角的经典台词:“那你晓不晓得,我是高坪区第一歪婆娘(性格强势的女性)?”男主轻松回应:“我晓得,但我就喜欢歪的。”四川话的直接与浪漫、幽默与风趣以及背后的生活与情感态度,统统和盘而出,这也决定了该剧的方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四川方言出现在影视剧中不是第一次。《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幸福耙耳朵》等川渝方言剧,都曾获得成功,但由于时间久远,以及传播平台、观众审美等发生变化,曾经的方言剧已经停留在了记忆中。这一次,《家里家外》不但成功唤醒了观众对四川话影视剧的回忆,也大大激活了体会方言、享受方言的文化冲动,因而很容易把方言带来的妥帖感与亲近感转化为对剧作的兴趣。

受短剧的强情节、快节奏、浓情绪等影响,《家里家外》对四川方言的使用也与短剧特征高度绑定。方言在剧中使用量之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之准,在情绪传递方面之浓,都将四川话剧作水平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堪比正剧”是《家里家外》走红后观众的主要评价之一。在此之前,短剧经常被树立在长剧与正剧的对立面。在野蛮生长时期,短剧的优缺点均十分鲜明,而“堪比正剧”的说法表明短剧在精品化之路上,已经开始注重吸收正剧的特质,以“时代的短剧”拥抱“经典的正剧”,或许成为短剧下一步的发展主流。

在正剧中,家庭剧一向是很受欢迎的题材,从《家里家外》很容易想到《我爱我家》《父母爱情》《小巷人家》《人世间》等正剧,这些正剧曾在不同年份给观众带来过感动与启迪,对于表达中国人的家庭观起到了良好的凝聚作用。从《家里家外》的剧情聚焦于“爱与平等”这个主题来看,它不仅继承了此前家庭类正剧的传统价值观,也在因势利导,将年轻一代认可的理想亲情关系融入短剧中。

更重要的还在于,《家里家外》是短剧另辟风格赛道的产物,对于产业而言,它的内容贡献与转型影响并重,它的诞生是对短剧创作内容的一次有力弥补,也将短剧发展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在微短剧处在收费与免费之争、面临独家播出与排他协议等发展议题的背景下,《家里家外》作为一个例子,或能贡献出一些解决方案与经验,让从业者看到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