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在贵阳·民族团结巡游大联欢活动现场。

▲ 观众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观看“我的收藏故事——民间收藏展”。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作为汇聚55个民族的文化沃土,贵阳各族群众共绘和谐画卷、绽放多彩文化风情。近年来,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不断做实民族文化,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在观山湖民族大联欢广场连续两年举办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建设民族特色小城镇,推进花溪高坡扰绕村等8个和美村寨建设;提升民族传统手工业,组织参加2024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斩获3金3银1铜,2家公司获得2024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命名;推出赏花季系列活动50项,举办“民族团结巡游大联欢”和“民族团结演艺大联欢”活动,点燃了独属贵州的“最炫民族风”。
打造民族文化展示窗口
贵阳这座被山水浸润的灵秀之城,是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展示厅和窗口。布依族蜡染中每一道冰裂纹都藏着天地对话的密码;蝴蝶妈妈、枫树化蝶的传说里蕴含了苗族的迁徙史诗,丰富的博物馆藏让非遗技艺载着古老的传说向人们走来。
以针线作笔画,以服饰为纸页,苗族群众把文化信息以图纹的方式记录在了代代相传的苗绣里。走进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2400平方米展厅内,展出了传统苗绣、苗装、银饰等400余件展品,讲述“针线”之外苗族对宇宙和世界的探索,也强有力地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起源。在馆长曾丽看来,传统苗绣更注重对万物关系、宇宙法则、生命认知的符号意象表达,而非对三维时空及具象透视的展现。它不具备记事和写实的功能,而是属于哲学层面的、符号化的抽象表达,展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观山湖区金华镇翁贡村,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落地于此,馆藏蜡染、刺绣、民俗物件等近6300件(套),馆长王小梅一直广泛采集全省以少数民族蜡染工艺为主的民族仪式类和生活类物件。太阳纹、星辰纹、铜鼓文、十字纹……纹样是少数民族的古老传说见证,也是一幅幅壮丽的山川日月图。在王小梅看来,精美的服饰、技艺精湛的蜡染都不是简单的物件,而是连接个体与族群、村落和社会的媒介,是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情感链接,是对精美手工和精神世界的完美呈现。
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展示窗口,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就像一本徐徐展开的民族百科书,向公众展示贵州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品,百鸟衣、铜鼓、织锦机、银项圈这些穿越时空而来的艺术珍品,不仅是各民族对生活的诗意注解,更是镌刻在布帛、银器、陶器上的文化基因,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当观众的目光从织锦机的经纬间抽离,耳畔忽而响起天籁之声,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与剧场的聚光灯,共同编织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双重叙事。
黔剧舞台上有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月照枫林渡》在如诗如画的黔北山水人情中展示了非遗花灯戏传承与发展的勃勃生机;侗戏《丁郎龙女》展示了充满想象力的民间传说;布依戏《罗细杏》更是唱出了布依传统“八音”。《多彩贵州风》用一场流光溢彩的演出,将贵州的千年民俗精粹浓缩成两个半小时的视听盛宴,观众席已化作民族文化的星空,每声惊叹都是文明传承的薪火,每次掌声都在续写多彩贵州的华章。
作为贵州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贵阳贵安用一个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符号的载体,把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呈现给大众,贵阳,正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多元民族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
焕发民族文化时代活力
这座城市的每寸空间,都涌动着民族文化的脉动。
位于观山湖区的阿云朵仓在青年群体中成为贵阳城市新地标,这座以“理想之野”自喻的潮流地标,用“洞穴村落”形态重构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户外公共建筑外立面模拟喀斯特地貌的肌理,洗马书苑里藏着溶洞的曲线与天光,长桌宴区域变身都市社交场。在这里,苗族“烧锅底”习俗与飞盘运动奇妙混搭;即将升级的村口市集,将引入近100个文创以及生活方式品牌,实现贵州民族文化的新表达,入驻的雀亦、刺梨等文创品牌,从贵州苗绣、侗族服饰中提取纹样符号,通过解构重组形成现代设计语言,让传统文化在年轻消费者手中获得新生。
在这种非遗“活态传承”过程中,通过建设民族村寨、挖掘传承非遗、留存文化基因,并将民族大联欢广场、阿云朵仓等现代地标打造成既传统又现代的融合体,让民族文化以鲜活姿态融入城市发展。
当春日赏花热潮席卷黔中大地,以花为媒,贵阳贵安把民族文化与“赏花游”相结合,赋能文体旅和农文旅融合,催生出“赏花经济”与民族文化双向赋能的生动实践。以“六爽”为引领,贵阳贵安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资源优势,形成了18条不同特色、季节、方向、时长的旅游精品示范线,先后邀请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旅行商踩线团100余人来筑踩线考察,助力旅游指标屡创新高,更让民族文化扬名四海。
这份民族文化与文旅的缘分还在与阳明文化的碰撞中有着奇妙的反应。在修文县,“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的组合正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当地依托“爽爽贵阳 心学修文”的城市IP,将阳明文化园作为核心引擎,形成4条民族特色村寨精品线路、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游玩矩阵,让游客在探寻圣贤足迹时,同步感受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民宿,助力“阳明洞街道幸福村、六屯镇独山村、六屯镇大木村”三个省级民族特色村寨发展“避暑经济”。这种文旅融合模式,既传承了阳明思想中“知行合一”的智慧,又以民族文化为纽带促进各民族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闭环,为贵阳贵安文旅发展注入双重文化动能。
贵阳贵安正让民族文化以全新姿态融入文旅与生活,从商业空间到田间花海,从非遗技艺到现代文创,民族文化已深深扎根于城市肌理,流淌在市民游客的日常体验中,成为最鲜活的文化基因与发展动能。
搭建民族狂欢魅力舞台
每到“三月三”“六月六”,布依族悠扬的山歌,便随着春风翩跹而至;当盛夏迎来“四月八”,苗乡深处的跳场节踏着笙鼓节奏点燃激情……在这些根植于本地的传统节庆里,各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度节日。这些时日的贵阳贵安,既是各族同胞共叙情谊的欢乐场域,更是八方游客触摸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鲜活窗口。
“哗啦啦的杨柳哗啦啦的水,来到了上水风光美……”3月31日,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溪水灵动·活力都拉”2025年上水村“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举行。白云区周边区(市、县)的各族同胞千余人相聚一起、载歌载舞,共享民族文化盛宴。拦门酒、布依敬酒歌……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村民热情洋溢,一首首山歌声声嘹亮旋律动听。
4月13日,2025民族大联欢·春游活动在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举行,浪漫对歌、激情斗舞、才艺招亲等环节“白天玩”,洋溢着民族风情的歌舞联欢晚会“晚上嗨”,各民族歌舞轮番激情上演,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一起感受万物生长的春日浪漫、享受民族大联欢的浓厚情谊。
犹记得2024年5月18日,贵阳全城沸腾,在“5·19中国旅游日”城市接力贵阳站“爽爽贵阳‘娱’你相约”系列主题活动中,对民族巡游大联欢和民族演艺大联欢等系列主题活动进行直播,让全国观众近距离目睹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在民族团结方阵中,来自贵州各地的参演人员身着多彩服装,在巡游中载歌载舞,引人注目。队伍中,富于韵律的黔北矮人舞、气势威猛的白族霸王鞭、舞姿优雅的阿西里西、悠扬动听的侗族琵琶歌、欢快热烈的苗族板凳舞……众多民族特色歌舞汇聚在贵阳市中心,迸发出独特魅力。
从黔中村寨袅袅炊烟间原生态展演,到城市街区笙歌踏舞中的创新性表达,再到全国舞台聚光灯下的多层次绽放,贵阳贵安上演着一场场永不落幕的民族文化盛宴,遍地开花的民族文化活动中,文化辐射力持续增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图景绽放出时代华彩。
今年以来,贵阳越界影城通过放映《哪吒之魔童闹海》出圈,成为民族文化与现代光影碰撞的全国大舞台。作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宝莲盛开场景的原声配乐,舞乐蝉歌乐团两度在影城现场表演,将侗族大歌“一领众和”的原始张力化为银幕神话的“灵气”。随后,六枝长角苗“三眼箫”演奏、安顺地戏《哪吒闹海》、布依族“铙钹舞”、苗族“板凳舞”“锦鸡舞”、土家族“摆手舞”等精彩表演纷纷亮相。以歌舞为媒、以技艺为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展演让省内外游客在观影之余邂逅众多非遗瑰宝。
推动民族工作走深做实
2023年,《贵阳贵安民族工作“六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近年来,贵阳市民族工作在“六个一批”专项行动中以“六个一”为抓手,重点聚焦项目化、清单化、年度化,统筹和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在思路实、措施实、效果实上取得突破,推进民族文化工作走深做实。
“六个一”即:“一场”,民族大联欢广场;“一寨”,和美村寨;“一业”,非遗文创和民族传统手工业传承发展;“一线”,“三交”文博精品线;“一书”,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之《多彩之风〈暂定名〉》编纂;“一园”,贵州民族文化园。
做实“一场”,贵阳贵安扎实推进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建设。观山湖区已完成民族大联欢广场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举办了两场民族大联欢活动,流量满满。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民族大联欢广场二期规划建设,并积极引导特色民族文化活动举办,让民族大联欢广场成为各族群众全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
做实“一寨”,贵阳贵安全面推进和美村寨建设。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推进花溪高坡扰绕村、乌当新堡马头村等村寨建设;申报花溪青岩镇龙井村、乌当偏坡乡偏坡村、修文六屯镇大木村等20个村寨进入全省和美村寨建设三年行动名单,不断巩固提升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下一步,贵阳贵安将协同文旅部门将特色鲜明的和美村寨纳入旅游精品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做实“一业”,贵阳贵安精准推进非遗文创和民族传统手工业传承发展。前期进一步梳理了贵阳民族特色类非遗代表性目录和具备一定产能的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文创代表性产品。下一步,将对梳理出来的产品及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完善形成贵阳非遗文创和民族传统手工艺特色产品名录。
做实“一线”,贵阳贵安协同文旅部门推进“三交”文博精品线建设。让市域内各级民族类博物馆(场)串起来,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对有特色有价值的馆(场)进行串线,纳入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精品进行开发利用。
做实“一书”,贵阳贵安推进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之《多彩之风(暂定名)》编纂工作。该书将进一步理清各民族文化在贵阳的历史脉络,简洁精炼生动地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挖掘民族乡村和民族文化在脱贫攻坚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做实“一园”,贵阳贵安推进贵州民族文化园建设,让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深刻诠释中华文明的包容互鉴和创新发展。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舒锐 梁婧 蔡婕 李春明 黎荣/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绽放多彩风情 激活文化脉动》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