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5日,记者从白云区获悉,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沙文镇靛山村通过党员带头示范、规范流程机制、创新宣传形式等举措推进“治风”工作,持续发挥好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的作用,有效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全村未发生一起违规办酒情况,群众主动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响应”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
工作中,靛山村成立由老党员、乡贤、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红白事操办规范,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员教育“必修课”,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主动报备婚丧事宜,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同时,该村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宴席规模、礼金标准、菜品数量等细则。如今,村民操办婚丧事宜提前向红白理事会报备已成常态,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指导,确保流程规范、节俭文明,实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该村还通过“红黑榜”公示机制,对文明行为进行公开表彰,对违规案例进行曝光警示,形成“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双重规范体系。
在培育文明乡风方面,靛山村将移风易俗融入文化生活,通过“三结合”营造浓厚氛围。一方面,邀请专人在村道两侧灰白墙面上绘制“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等主题墙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移风易俗新风尚,美化乡村环境。另一方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让文明新风“接地气、入人心”;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婆媳”评选活动,设立“文明积分榜”,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量化为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
为确保长效性,靛山村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模式,成立村民议事会,重大事项由群众共商共议,激活自治“内生力”;邀请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引导村民依法办事,筑牢法治“保障网”;设立道德评议会,对陈规陋习进行评议曝光,强化德治“软约束”。通过多元治理,靛山村村民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参与”,文明新风成为乡村生活的“新标配”。
下一步,靛山村将持续深化“治风”工作,通过党员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与多元治理,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以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彭杉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村规民约立规矩 红白理事会除陋习》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