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区:智能管理平台助力城市排水防涝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4月18日        版次:A04    作者:

工作人员正在管理平台上进行演示。

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屏幕。

工作人员揭开井盖,查看液位计。

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查看相关点位。

雨量计。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城市内涝频繁发生,给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应对这一挑战,近年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加快实施易涝点和隐患点的排查整治,采取“一点一策”消除风险隐患,并对暂时无法消除的点位开展巡查值守和应急抢险。同时,贵阳市正在推进防涝智能化建设,为城市管理打开了新局面,为打造安全高效的城市排水防涝管理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16日,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科副科长史开进向记者介绍了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演示。

重要点位积水超过0.05米开始预警

每年5月,贵阳市进入汛期。南明区作为主城区和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时间久远,存在排水管道老化、设施不完善、低洼路段多等问题,较易形成积水点。目前,南明区现有的59个易积水点已通过工程性改造进行了治理。此外,通过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南明区将易出现积水的3种场景——下拉槽、地下通道、重要点位进行了分类,便于快速处置。

以下拉槽为例,已安装了能感知路面水位情况的路面液位计。当积水深度达到0.05米时,管理平台会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向相关责任人员的手机发送预警短信,提醒其密切关注积水情况。同时,下拉槽进出口的预警显示屏也会同步开启,通过醒目的提示信息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积水,谨慎通行。当积水深度上升至0.10米时,管理平台不仅会再次发送警示短信,还会自动派发工单,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时限,确保积水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如果积水深度达到0.27米这一临界值,管理平台会立即向负责人发出紧急建议提醒,并迅速启动与交管部门的会商机制,探讨是否需要对下拉槽等易涝区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以防止车辆和行人误入深水区,避免涉水通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种处理模式同样适用于地下通道和重要点位。目前,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的12个地下通道和14个重要点位,如二七路、团坡桥加油站等,都分别安装了液位计。

路面凝冻和井盖位移预警

南明区的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不仅能对积水情况进行预警,还能对市政道路路面凝冻和井盖位移发出警示。

过去,市政道路工作人员会根据天气预报,对辖区38条市政道路进行人工巡查并撒布融雪剂,以预防路面结冰。如今,通过安装红外线监测设备和凝冻监测设备,工作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融雪剂撒布。

史开进介绍,无论是在电脑还是手机界面,打开管理平台后都可以清楚看到冰厚度、雪厚度、水厚度和路面温度等数值。当路面湿滑系数降至0.6以下时,管理平台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采取防滑、除冰等措施,以保障道路通行安全,预防因路面凝冻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样,当水厚度达到0.05米时,管理平台也会发出预警。

此外,井盖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异常移动会带来安全隐患。管理平台一旦监测到井盖倾斜角度大于26度或出现平移情况,会立即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其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有效避免市民或车辆因坠井而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管理平台智能切换电源

预警只是第一步,管理平台的智能化还体现在市政供电中断后能自动切换电源。

史开进表示,在下拉槽、地下通道、易涝点位、易凝冻路段等关键区域,布设了包括埋入式积水深度仪、泵坑液位计、PLC智能控制柜、预警显示屏、视频监控、凝冻监测设备、雨量监测仪、智慧井盖等在内的物联感知监测设备,总计达300余台。这些设备通过数据网络专线和5G信号实时传输数据至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作为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管理平台不仅通过PC端和微信小程序端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还具备工单派发、水泵远程启停、远程启动备用电源与设备监控等功能。例如,过去下拉槽积水时,需要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开启供电设备进行抽排水作业。现在,面对市政供电突然中断等紧急情况,管理平台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确保水泵等关键设备持续运行,维持正常排水作业。同时,平台还会推送提示短信通知相关单位赶赴现场维修,尽快恢复市政供电。

自今年2月正式运行以来,该管理平台已预警46次,处置率达100%。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