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群心连心 惠民实打实

——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4月21日        版次:A03    作者:

居民在南明区太慈桥街道国际城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摄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打造“一个中心”是贵阳贵安持续强化基层党建、扎实推进“五个一”行动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阵地,持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把资源统筹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把服务整合起来,推动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

抓好“建管用” 共建共治添活力

“‘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太方便了!”4月18日,在南明区太慈桥街道国际城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刚刚办理了居住证明的李阿姨为社区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点赞”。

据国际城三社区党支部书记徐近佳介绍,该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进门处设置群众“一站式”办事窗口,可为居民办理高龄补贴、居住证明、政审证明、低保申请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办成事、办好事。

除了便捷的政务服务外,近年来,该社区还深入贯彻落实贵阳贵安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整合党务、政务、居务、社会服务等职能,围绕政治功能区、服务功能区、特色功能区和政务功能区四大核心区域建强党群服务中心,全力打造最贴近党员、群众的服务站点。

党建阵地,建好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为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国际城三社区创新推出并持续深化“五微共治”党建工作法,通过打造“微服务”团队、推行“微学习”模式、开辟“微书屋”阵地、创建“微评议”机制、建强“微网格”队伍,以党建引领凝聚带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年近八旬的老党员龚继章就是社区“微服务”团队的一员。2020年,得知国际城三社区党支部要牵头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一直热心志愿服务的龚继章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此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小区巡逻,只要发现哪里有问题或者居民有需求,他都会去看一看、管一管,能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把问题向社区反映,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是常常跟着老伴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线上、线下‘微学习’,收集传达居民的问题和建议,尽我所能为社区治理出一份力。”龚继章的老伴何传珍说,正是感受到了社区党支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服务党员群众的暖心氛围,她为群众排忧解难、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的责任感越来越强。

开通社区“微公交”,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打造“业主食堂”,满足每天1000余人次的用餐需求;建成光和图书馆,满足居民的阅读、学习需求;打造光和议事亭,为群众搭建议事说事平台……在太慈桥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引领的服务阵地的服务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据了解,太慈桥街道党工委坚持聚合资源、延伸服务,全力构建“1+1+6”(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铁建医养中心、光和业主食堂、光和邻里活动中心、光和图书馆、光和微公交、光和运动场)共建共治共享服务网络,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融合格局,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推进共治共建共享。

太慈桥街道是南明区建强、管好、用活党群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明区持续在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拓宽党群服务活动空间、开展精准化服务等方面发力,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管理运行和服务供给精细化、精准化。

规范建设,让服务运行更有维度。通过印发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标识)、出具证明清单,明确村(社区)工作事务,制定村级工作事务分流管理及监督申诉机制、村(社区)事务准入和动态调整制度,全力解决党群服务中心定位走偏、功能不全和“滥挂牌”等问题,真正让基层干部从表格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更好地为群众办事服务。

优化服务,让党群服务更有精度。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服务理念,优化完善多功能活动空间、社区食堂、“一站式”综合服务台、延时服务等服务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品质生活新场景,全力解决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效不高等问题。

响应需求,让共建共享更有温度。南明区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开放、公益、集成、共享的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健全党群服务中心需求收集、资源下沉、供给支撑机制,聚焦党员群众需求,及时调整优化服务供给。同时,探索志愿服务积分等模式,引导党员、社区居民、新就业群体等发挥个人特长提供服务,积极参与阵地日常维护管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打造新阵地 “软硬兼施”提效能

“师傅,今天我们不坐公交车了。”

“师傅,外滩一号等一下。”

“各位家长,学生已安全到达学校。”

……

在乌当区新光路街道保利温泉新城社区新九专线服务微信群里,每天都有这样的对话。

2024年,社区“两委”、网格员在走访居民时了解到:保利温泉新城小区、外滩一号小区与乌当区新天九年制学校之间没有直达公交车,学生上学不方便。随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与公交公司沟通协商,决定开通“家校公交直通车”,解决学生上下学时的交通问题。

今年3月,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家校公交直通车”定制专线开通运行,每天从保利温泉新城出发,经叶家庄和外滩一号,最终到达乌当区新天九年制学校,“点对点”接送,让学生上下学更方便、家长更放心、学校更省心。

“家校公交直通车”的开通,是保利温泉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生动写照。

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党员群众的窗口阵地。近年来,保利温泉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为居民服务为中心,在党群服务、社区治理、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形成了“党建引领+暖心行动”的党群服务格局,推动党群服务从“中心”持续走进居民“心中”。

“过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3楼,办事还要穿过一家宠物医院,味道特别大,还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年纪大的人去办事很不方便,不熟悉情况的居民甚至找不到地方。”今年89岁的保利温泉新城小区居民蔡运文说。

针对居民普遍反映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层高、位置偏、找不到、办事不方便等问题,今年2月,社区通过多方协商,将1楼临街的闲置空地改造为便民服务大厅,让居民办事少走路、更便捷。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楼上到楼下的一个“小改变”,为居民带来了“大便利”。“现在老远就能看到党群服务中心的标识,进门就能看见工作人员,办事方便太多了。”蔡运文连连称赞,“中心”离居民“心中”更近了。

硬件设施上来了,服务的“软件”也得跟上。社区一手抓要素集聚,一手抓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硬建设”与服务功能“软支撑”精准对接。针对上班族“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情况,保利温泉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让居民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日能办事、办成事。

保利温泉新城社区党总支委员、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鞠艳东介绍,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提供上门服务,居民可联系网格员预约上门办事。去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服务2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各类难题。

保利温泉新城社区下辖保利温泉新城、外滩一号和顺海花园3个小区,共有1.9万余居民,其中,“一老一小”占比较大。为解决社区上班族和“一老一小”没有时间做饭的问题,2024年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辖区资源,依托共驻共建单位“保利私厨”的优势,开办了社区食堂,并对70岁以上老年人给予用餐优惠和免费送餐服务。

“社区食堂办得很不错,菜品多,对我们70岁以上老人还有优惠。”保利温泉新城小区居民孙建军说,社区食堂建起来以后,他经常去用餐,走路10分钟左右就能到,很方便。

此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以服务为导向,每月为独居、空巢老人过集体生日,为老人们提供生日蛋糕、长寿面,并开展文艺表演,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社区感受到家的温暖,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孙建军说,孩子平时上班忙,他不想麻烦孩子,一个人搬到小区居住,没想到社区还会为他们老人过生日,让他非常感动,老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开通公交专线、开办社区食堂、提供上门服务……鞠艳东说,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桩桩件件关乎着居民的急难愁盼。接下来,社区“两委”将持续规范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把更多资源融入中心,让更多服务落实落细,通过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持续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真正让居民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找准发力点 用心用情解民忧

4月20日,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图云关小学,五六名工人正忙着修缮学校的巷道围墙。

该巷道是图云关小学学生上下学必经之地,狭窄的巷道两侧砌了约两米高的围墙,因年代久远,围墙开裂成了“危墙”,给全校师生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接到学校反映后,龙洞堡街道机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其层层上报,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有关负责人闻讯来到这个党建联系点勘察,并现场办公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标识、学生安全保障等做出相应安排,机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启动志愿服务,在上下学时段进行“护学岗”值守。

在经济区上下的共同关注之下,4月9日,图云关小学巷道围墙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这个涉及学校数百名师生安危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森林之家是机场路社区较早建设的住宅小区,其中有9台电梯已到使用年限,因故障频繁,居民出行受到极大影响。

面对群众诉求,机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动党员、志愿者协助物业公司,于2月26日至3月2日期间,通过“白天+黑夜”的上门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顺利完成396户的意见征集及解释工作,协助物业公司将申报材料顺利报送经济区住建局。

近年来,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进程中,机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战略,围绕社区实际,聚焦民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党员服务、志愿服务等综合功能,打造“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全新服务模式,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服务群众深度融合,为居民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普惠性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首开紫郡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积极开展助残帮困、爱心义诊等睦邻活动,同时,围绕社区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基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并在社区设置意见簿等,鼓励群众通过民主协商等途径参与基层治理。此外,党群服务中心还联合物业实施“群众事,身边办”项目,打造多功能服务平台,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历经多年发展,截至目前,经济区已拥有大小物流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9家。围绕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特点,经济区专门升格打造了航空物流园党群服务中心来统筹推进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共建共享“三大平台”建设,为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及数千名物流从业人员提供党群服务阵地。为便民利企,该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航空物流园党群企业服务交流群,宣传各级惠企惠民政策,并收集企业发展难题。在为企业提供各类政务服务的同时,该党群服务中心还为企业专门建立问题台账,搜集并帮助解决供水、供电、人才、融资等方面的难题。同时,引进律师事务所,为园区职工群众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援助服务,并制定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事项登记表,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该党群服务中心还敞开大门,供周围的货车司机以及企业职工白天休息。

新时代新征程上,经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建引领筑牢党群服务根基,搭建党群沟通桥梁,凝聚发展合力,聚焦民生需求,从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和群众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中不断提升体验感与获得感。同时,强化党建对政务服务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共建共治,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黎荣 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