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教育”打造“数智课堂”新范式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探索传媒人才培育新生态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4月22日        版次:A03    作者: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直播带货。

“家人们!咱们直播间今天不卖口红不卖包,只带您云游黔山寻宝藏。”

“注意看这款产自贵安新区湖潮乡芦猫塘村的羊肚菌。绿色、天然、有机。菌子身上每一道褶皱纹理都是大自然盖下的印记!”

……

近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刘琦以“助农直播”为主题,在播音主持实用训练课程中带领学生从直播场景设计、直播流程规划以及实景内容呈现等方面展开实践,将播音主持专业的技术逻辑与农业知识、数字平台传播深度融合,打造数智化课堂新范式。

与常规的播音主持教学相比,该课程以产业需求反哺课程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协作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和产业知识,进一步构建“双师协同、学生主体、校企联动”的新型教学关系。

课堂上,学生自主组建直播团队,深度参与“黔货出山”系列短视频与直播活动策划执行。刘琦则化身技术顾问与创意导师,提供专业指导。

而另一名“智慧教师”,则是依托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融媒体实验室与智慧教学平台诞生的数智化过程性评价体系。

教学期间,刘琦联合“智慧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直播互动表达,进而精准捕捉到每名学生在专业技能之外的综合素养。

“假设学生在直播实践中展现出了对‘三农’政策的知识缺乏时,数智化过程性评价体系会通过数据图谱清晰呈现,并通过AI算法生成学生能力画像,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支撑,便于教师把乡村振兴政策、售卖农产品特性等学习资源带入下一堂课,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供给。”刘琦说。

在“数智化师生共建课堂”模式的带动下,学生们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飞速提升,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了解,该校数字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子已多次在全国高校乡村振兴网络技能大赛、贵州省“寻找新农人”高校乡村振兴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的直播带货技能赛项中斩获奖项。

“有一次直播,因为紧张,我在介绍产品时出现了口误,当时心里特别慌。后来,老师针对我的直播情况,在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方面提供很多实用的建议和训练技巧。现在直播时,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更加自信和从容了。”学生段沐宸说。

结合数智化技术探索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既是刘琦打造“数智化师生共建课堂”的初心,也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积极探索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融合应用,让“AI+教育”成为传媒人才培育新生态源源动力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秉持“四位一体”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持续探索“人机协同”的智慧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真实行业场景中锤炼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俊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