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7点到晚上7点,位于贵阳经开区西工厂内的马路市场热闹非凡,吸引不少市民选购商品,但横七竖八的摊位、散落四处的垃圾、吵闹的喇叭声,也让周边居民饱受困扰。
有人欢喜有人忧
市民口中的西工厂马路市场,位于贵州西南工具总厂家属区的一条内部道路,由周边居民自发形成。20多年来,短短400米长的路上聚集着200余个摊位。生鲜、日用品、服饰……由于附近居民区集中,这里售卖商品品类丰富,生意也不错,市场小有名气。
4月1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两侧画有黄色摊位线,支起百余个红色遮阳棚,中间留有约3米宽的人行通道,但也有摊贩“见缝插针”摆摊。摊位周边及路中间,偶尔可见塑料袋、菜叶等垃圾。
周边居民说:“这条路的管理不太稳定。随着摊贩越来越多,状况也越来越多。我看到过几次,老人因踩到瓜果皮摔倒。”记者从市民王女士4月初拍摄的图片上看见,一些摊主直接把摊位和遮阳伞摆在通道上,行人走路要绕来绕去。
市场中嘈杂的叫卖声,也让住在附近的刘先生颇有微词:“虽然在这里买东西方便,但是揽客叫卖的喇叭声、收款到账的播报声,都太吵了。”
马路市场归谁管
这个市场归谁管?一些摊主说,这里摆摊不用交费,他们也不清楚市场谁在管,只知道每天有人来打扫卫生和收垃圾。
“这是小区内部道路,由贵州物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但因市场形成时间长、规模大,管理起来棘手。为改善周边环境,物业公司在2023年7月向街道办申请协助管理。”黄河路街道办综合执法中队执法人员谢宝磊说。
为规范该片区管理,黄河路街道办多次会同贵阳经开区商务局、贵阳经开区建设管理局、物业方商讨解决方案。2023年7月,经贵阳经开区管委会同意,在该路段设置“农贸市场临时摊区”并划定经营控制黄线。“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不定时巡查,要求摊贩在线内经营,劝导临时流动摊贩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谢宝磊说。
针对市场卫生问题,贵阳经开区建设管理局城管处工作人员赵海燕表示,保洁人员每天早中晚对市场打扫三次并在晚上10点进行清运,“但由于市场人流量大,摊贩流动性也大,卫生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委员建议:加强管理,实现“两全”
经走访了解,市政协委员王吉勇、张茜倩针对市场管理问题提出了建议。
“部门需加强执法和管理力度。”张茜倩认为,该市场规模已趋于饱和,相关部门应进行控制,避免更多摊贩涌入。王吉勇也指出,要维护好周边老百姓喜爱、认可的市场,就应当在保障烟火气的同时,规范其运行秩序,让周边居民有更舒服的生活环境,让商贩有更好的经营环境,实现“两全”“共赢”。
对于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黄河路街道办综合执法中队表示,将持续加强管理,在确保摊贩线内经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油烟污染、噪音污染管理。贵阳经开区建设管理局城管处也表示,为加强市场卫生管理,将把保洁人员从4名增加到6名,早上清扫时间从7点提前到6点,除早中晚固定清扫外,增加不定时清扫,加大垃圾清运力度。
贵州物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表示,将积极参与共管,向摊贩加大宣传力度,合理控制摊位数量,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尽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杜立 高晨畅
(《西工厂马路市场如何“两全”?》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