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创新创业“幸福港湾”

——看贵州科学城如何实现“科研+生活”双赢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5月14日        版次:A04    作者:

贵州科学城科技人才小镇一角。 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群众在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办理业务。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蕾 摄

优质教育配套和“政企让利”政策,构建起引才留才的“幸福港湾”;太阳湖滨河公园的潋滟波光与麦架河生态廊道交织,形成“下楼即公园”的“5分钟绿色生活圈”;“企业之家”服务大厅里,“园区事园区办”让企业办事不出门……

如今,贵州科学城正以“住房保障+生态赋能+政务提速”的创新实践,让人才真正“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在湖光山色间激荡出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安居乐业中“筑”就幸福家园

贵州科学城科技人才小镇被居民称为“科学城后花园”,小镇步道旁设有健身器材区、儿童游乐场和休憩凉亭,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

据了解,为做好招才引智安居保障工作,贵阳高新区按照“政府让利、企业微利、人才得利”原则,规划建设了5个人才小镇,通过不断升级设施,提升居住品质,打造宜居场景,为辖区各类人才提供全新的居住体验。贵州科学城科技人才小镇正是其中之一,该小镇规划住宅6000余户,已配套甲秀小学高新分校、天一幼儿园等教育资源,今年还将开工建设公立初中贵阳一中科学城中学,进一步优化教育配套。

“小区内绿树成荫,健身设施、运动场、图书吧和休闲吧等一应俱全,为生活增添了便利。更令人欣喜的是,学校就在家门口,方便孩子就近入学。自从搬进人才小镇,不仅通勤时间大幅缩短,生活品质也显著提升,我们一家非常喜爱这里的环境。”贵州科学城科技人才小镇居民张建平满意地说。

为了让人才实现安居,贵阳高新区出台了《人才小镇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分类目录》等配套政策,构建集奖励、销售、租赁、补贴于一体的住房政策体系,将“教育+、产业+、科技+、环境+、城市+”等要素纳入人才小镇,加强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创新服务等综合配套。

同时,贵阳高新区还根据贵州科学城的产业布局,在南部、中部、北部打造了多个人才保租房项目,把人才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

在位于贵州科学城南部的新欣佳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1亩,共修建1417套住房,预计2026年8月竣工。

“贵州科学城的保租房项目加起来共有9000多套住房,能供2万余人入住,目前已有近3000套修建完成,1000余套成功出租。针对园区企业员工,租金将按照市场价8折进行定价,让更多人才在贵阳高新区能够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贵阳高新区生态建设局副局长杨林介绍。

湖光山色间“催”生创新动能

“我到贵州科学城已经12年了,从最初的方寸之地到如今的升级扩容,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都亲眼见证。”Yaacov(中文名:雅科夫)是世界首位发现诱发白血病主要癌基因FLI-1的学者,也是贵阳国家高新区重点专家人才库成员、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教授。这位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科学家,除了专注实验室研究,闲暇时总爱前往贵州科学城的太阳湖滨河公园、高科智谷梅园公园(城北梅园)写生、散步。

为打造科学家的家园、创业者的乐土,贵州科学城依托麦架河生态廊道,精心打造了“太阳湖、罗格湖、青龙池”三大核心生态景观,形成“一链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其中,太阳湖滨河公园作为科学城的生态名片,金甲广场、古树新韵等八大环湖景观四季皆美,成为企业员工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此外,马厂营山体文化广场、高科智谷梅园公园等多元绿地,进一步丰富了贵州科学城的生态内涵,实现“下楼即公园”的绿色生活体验。天一·观山阅小区内公园、恒力·未来天骄健身场所等社区公园与人才小镇配套绿地星罗棋布,构建起“5分钟绿色生活圈”,充分满足创客、职工和群众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

正是凭借良好的生态基底与创业环境,这里成为科技人才眼中宜居宜业的首选之地。

中南大学贵州研究院的张钦礼教授对贵州科学城的生态环境赞叹不已,他说:“贵州科学城将自然生态与科技创新完美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让科研人员在忙碌之余享受惬意生活。”

除了打造高品质生态景观,贵州科学城在生态建设中还注重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

区域内,麦架河生态廊道联动数博大道、科学大道,串联起科技创新策源区、小试中试熟化区等五大功能区,形成“生态屏障+产业发展”的协同格局;罗格湖片区作为扩容后的重要拓展区,未来将聚焦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推动生态与科技的深度互动。

便民政务里“跑”出高效速度

当早晨九点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进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服务大厅,这里早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在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前,贵州慧测计量检测有限公司的办事员蒋艺说:“我们是一家为客户提供仪器计量、检测、校准以及技术咨询与培训的企业,每年都需要新建相关计量标准,且每五年还需申请考核复查。以前这类业务至少要跑一天,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效率太高了。”

这个看似平常的办事场景,正是贵阳高新区探寻“园区事园区办”的生动写照。

走进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服务大厅,现代化的办事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党群人才服务、政务综合服务、税务综合服务等窗口一字排开,前来办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

为让办事群众切实感受到“减材料、少跑路、省时间”的便利,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制定下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以及打造“五个一办”“园区事园区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帮代办”等多元化服务机制,并抽调审批业务骨干现场驻点,提供“批前辅导、上门服务”,让企业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贵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曾梅介绍:“我们结合‘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设置了‘企业之家’1+2服务专区,以贵阳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为主阵地,在贵阳国际人才城和贵州科学城设立两个延伸服务点,让园区企业真正实现‘办事不出园’。”

自服务点建成以来,累计办件2100余件,业务涵盖企业开办、信息变更、信用修复等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受到了园区企业的广泛好评。

同时,“企业之家”还提供“一对一”专员上门服务,通过组建“1+N”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将涉企服务延伸至项目现场、园区一线,让企业办事越来越便捷,着力提升企业满意度。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婷 陈佳艺 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