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场镇场边村稻虾共生基地首次捕虾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5月22日        版次:A03    作者:

5月20日,场边村养殖户在稻虾共生田中捕捞小龙虾。

本报讯 5月20日,贵安新区马场镇场边村稻虾共生基地首次捕捞小龙虾,呈现出一幅热闹的丰收画卷。

清晨,在稻虾共生田里,养殖户动作娴熟地将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从地笼中取出,放入一旁的塑料筐内,随后根据个头大小进行分拣。收获的小龙虾通体红亮、个头饱满,每只重量在28克左右。“这批小龙虾品质特别好,预计能产出800斤左右,刚捕捞上来的虾已经销售一空。”养殖户李钢满脸笑容地说。

据介绍,稻虾共生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生态循环种养方式,利用水稻种植产生的微生物和杂草为龙虾提供天然饵料,而小龙虾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优质有机肥料,两者相辅相成,既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又提升了水稻和小龙虾的品质。“基地将在6月初开始种水稻并投入下一批虾苗,这样种出来的无公害大米卖价较普通大米更高一些。”李钢说。

2024年,场边村征收未利用土地资源78亩,引进来自惠水的养殖户实施稻虾共生项目,于2025年1月动工建设稻虾共生基地。基地投用后,依托养殖户多年积累的经验,融合科学养殖技术,在育苗、投苗、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等全流程环节实施精细化管护,养殖的第一批小龙虾获得丰收。

据了解,稻虾共生模式通过生态种养,实现亩均收入显著提升,综合效益较传统种养殖模式提升3至5倍,能够有效激发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在推动产业纵向延伸过程中,可以构建起从良种育苗、生态养殖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伴随规模化发展,更能深度激活农文旅融合,打造多元收益场景,为乡村致富增收开辟新路径。

“稻虾共生模式兼具扩展性与可持续性,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我们村将持续整合优势资源,推广稻虾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场边村党支部书记韩兴华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甜 实习生 刘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