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目前,“山水新颜——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展”在省地质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该展以沉浸式的展示方式,全景呈现贵州生态保护修复的“绿色答卷”。展览分为“生态之殇”“保护之策”“修复之效”“保护之益”“展望未来”五个部分,围绕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生态脆弱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殊性,聚焦从“生态伤疤”到“绿色奇迹”的蜕变历程,以“山河焕新颜 守护生命共同体”为核心叙事,通过“危机-行动-新生-共赢”的逻辑脉络,展示2018年以来贵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生态文明创新实践,为全国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的贵州经验,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样本”。
展览重点采用声、光、电的沉浸式场景复原技术,结合黔金丝猴、黑颈鹤、穿山甲等珍稀动植物标本和精美的矿石矿物标本,深入浅出地向公众介绍生态保护修复和自然科学知识,提升公众保护自然生态的责任意识,助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大众行动自觉。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晨)
(《“山水新颜——贵州省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展”开展》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