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承担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参与运动等功能。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守护脊柱 挺拔人生”。作为脊柱中重要的两个部分,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颈椎和腰椎,记者近日走访了贵航贵阳300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钟睿。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布《全球十大顽症》,颈椎病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位居第二。值得关注的是,原本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颈椎病,如今却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在20到30岁人群中很常见。
“长期从事低头作业或保持头颈固定姿势的职业人群,是颈椎病的高危群体。此外,电脑使用时长增加、长期低头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成为近年来颈椎病高发的重要诱因。”贵航贵阳300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钟睿说,长期久坐、颈部姿势异常,加之过度使用电脑、手机,会导致颈椎间盘及骨赘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引发典型症状——手麻。颈肩酸痛、手指麻木等症状,很有可能就是颈椎病发出的警示信号。颈椎病引发的手麻常伴随疼痛,可为持续性隐痛、酸痛,并向不同部位放射。部分患者手指末端麻木感在夜间加剧,严重者甚至因运动神经受损,出现上肢肌肉萎缩无力、手部活动受限,影响拿筷子、握笔等日常动作。
“此外,颈源性眩晕也可能是颈椎出现问题的表现,长期低头可能导致颈椎椎体错位,引发椎动脉牵张、扭曲,刺激周围神经丛,造成脑动脉供血不足,引发颈源性眩晕。”钟主任说,目前临床上对颈源性眩晕尚未形成统一诊断标准,患者需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排除耳石症、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后,进行精准诊疗。
钟主任提醒,日常预防颈椎病,可通过避免颈椎受凉、正确使用枕头、保持良好睡姿,以及减少低头时间、多做抬头动作、加强颈部肌肉锻炼等方式科学防护。
久坐成腰椎“无声杀手”
“30岁的人,50岁的腰”正成为职场常态。有人疑惑,自己没干过什么体力活,怎么会腰椎间盘突出呢?钟主任解释,办公室一族往往是耸肩、含胸、身体前倾地坐着,这样大大加重了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负担。腰椎间盘是非常容易受影响的结构,其中的髓核在腰椎屈曲时容易往后移动,加之上下两个椎骨向后挤压椎间盘,导致椎间盘后部的压力会异常增加。髓核一旦突破纤维环的限制,对后方的神经产生压迫,就变成腰椎间盘突出。
“出现腰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除此之外,卧床休息、佩戴腰围、理疗等方法,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使痛感减轻。对于病情加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建议到正规医院手术治疗,现在精准技术和微创手术的疗效很好。”钟主任说。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钟主任介绍:第一、热敷。可以通过日常热敷来加强腰背部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降低腰背部肌肉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的紧张痉挛状态。建议每天可以热敷15—30分钟,最好选择使用盐包袋进行热敷。
第二、佩戴腰围。对于久坐久站以及有腰部疾患的人,腰围是一种非常好的日常养护。腰围的主要作用是制动和保护,不仅仅帮助稳定腰椎,还可以缓解急性期的炎症水肿。
第三、饮食多样化。可以适量进食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虾皮等。通过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元素增加骨密度,促进骨骼的发育和强化,降低因骨骼问题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问题。
第四、保持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以及搬重物时的姿势等可以避免腰部受力。比如不睡软床,选择合适的运动,老年人不要做繁重的家务。建议打打太极,做一些相对轻松的运动。当然,还要记得控制体重。
第五、定期检查骨密度。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随时做出饮食、行为等调整,或及时接受医生的指导,有利于身体健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常青
小贴士
测试一下你的脊柱是否健康
30岁以上成年人,约1/3会出现颈椎、胸椎、腰椎退化,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检查对照,判断脊椎是否健康。
1.鞋后跟常被磨得高低不平。
2.不能完成舒适的深长呼吸。
3.运动时关节常常会发出“咔嗒”声。
4.脊椎关节被锁住或卡住,颈部、背部或更多关节会发出爆裂的声音。
5.头或颈部不能向两侧轻松地扭动或者旋转相同角度,运动范围正逐渐缩小。
6.经常感到疲劳。
7.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
8.神经内分泌系统受到影响,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9.行走时脚尖向外展开。
10.出现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
1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体重应该相等地分配在两个脚掌。如果不是,这就是脊椎扭曲的最好证明。
12.头痛或颈、腰、背部的疼痛及肌肉或关节的软组织疼痛,通常是脊椎半脱位的信号。
13.有一种持续的紧缩感和压力感,尤其是肌肉和关节有发紧的感觉。
14.经常感到背颈部僵硬不适。
如果您已具备某些上述特征,要警惕脊柱是否出现了问题,建议去正规医院专科进行检查。
(《守护脊柱 挺拔人生》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