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高新区:“软硬”兼施打造“青春创新磁场”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5月28日        版次:A04    作者:

贵阳高新区产业青年之家“夸父公寓”。

走进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研发团队正在加快优化“时空AI数智底座”算法。

这家由青年“贵漂”创业者崔亮创立的企业,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十年间成长为国内时空物联领域的领航者。“贵阳高新区是一片能让青年创业者‘从0到1’实现梦想的沃土。在这里没有束缚,可以大胆试错、定义未来。”崔亮说,公司初创时面临的各种困难,贵阳高新区主动作为,为公司提供对接高校专家团队、办公场地、税收优惠和人才补贴等帮助,让公司迅速扎根。

如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IoTMap时空引擎平台、低空遥感网等技术,已应用于智慧安防等领域,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崔亮也从“贵漂”变为了“贵定”。

崔亮的故事,正是贵阳高新区持续优化“青年友好型”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省首个人才特区,贵阳高新区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秉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聚焦青年就业创业需求,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人才吸引力、承载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青年人才向往之地。

对于青年人才的重视,体现在贵阳高新区一系列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依托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系列活动,贵阳高新区优先为青年人才打造拔节生长、干事创业的平台。其中,作为交流周系列活动的子活动,2024年首届“白鹭创谷”创新创业大赛自2024年7月在贵阳、上海双城启动,吸引了全球19个地区的220支团队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在晋级决赛的项目中,近半数由“90后”领衔。

“这是我参与的最优创新创业赛事,团队的多元性与学科交叉性远胜其他赛事,评委由行业顶尖专家组成,其专业指导有效减少了我们的试错成本。”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选手林德伟说。

“白鹭创谷”创新创业大赛上,复旦大学团队研发的AI车辆识别系统达成本地合作,贵州大学团队首次展示了将稀土材料技术应用于石斛的产业数字化升级路径……贵阳高新区以赛事为桥梁,不仅提供丰厚的奖金激励,更链接上下游资源,帮助优质项目落地转化,不断营造“以赛引才、以赛促创”的生态活力。

青年创新者的脱颖而出,离不开“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的滋养。依托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指引,贵阳高新区持续优化“企业孵化—技术攻关—市场拓展”全周期服务,为青年人才施展“身手”做好保障。

贵阳高新区以“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为目标,搭建三类孵化载体,累计孵化企业近3000家,培育了朗玛信息等上市企业,并聚焦高层次人才,联动清华/上海交大联培基地及省内高校共建政产学研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此外,为破解青年创业“后顾之忧”,贵阳高新区还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提供职称申报至生活配套全周期支持。

在贵阳高新区,除了拥有青年干事创业的“硬条件”外,更有宜居宜业的“软环境”。

“公寓周边环境很好,设施很齐全……”在贵阳高新区产业青年之家“夸父公寓”,新入职贵州雅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毕业生张晨鑫表示,贵阳高新区周边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交通让她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贵阳高新区始终把人才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努力营造安定、温馨的良好氛围。按照“政府让利、企业微利、人才得利”原则,规划建设人才小镇5个,出台《人才小镇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分类目录》等配套政策,构建奖租售补一体化住房政策体系,同步打造生态景观与10分钟生活圈,形成“工作+生活”融合生态,让人才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

今之育才,需筑“沃土”以沃其根,搭“高台”以展其翼。从硬核的科研设施到温暖的生活配套,从澎湃的产业动能到贴心的城市服务,贵阳高新区以“硬环境”托举科技梦想,用“软实力”润泽青春理想,让青年才俊“栖得其所”,更令创新智慧“枝繁叶茂”。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轩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