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搬得出”到“过得好”

——开阳县东湖社区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助力群众安居乐业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6月06日        版次:A04    作者:

东湖社区“老吾老驿站”为老人举行志愿服务活动。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才江 摄

夏日的开阳县紫兴街道东湖社区绿树成荫,文化广场上居民们围坐聊天,学校内书声朗朗,日间照料中心里老人们其乐融融,就业帮扶车间里机器运转声此起彼伏……这里是开阳县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也是该县18个乡(镇、街道)1200户5023名搬迁群众的“新家园”。

自2017年开工建设,到2019年全面完工入住,东湖社区不仅承载着搬迁群众的安居梦,更在时间的见证下,书写了关于幸福与奋斗的动人篇章。如今,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之一,并获得“全省易地搬迁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称号,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走进东湖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街道和充满活力的社区氛围。这一切的背后,是东湖社区党支部以“安居党建·圆梦东湖”为引领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的成果。社区成立党支部和居委会后,精心选拔9名社区干部,其中不乏退役军人、务工返乡人员及大学毕业生,更有两名搬迁群众。平均年龄仅32岁的“两委”班子,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面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东湖社区以零容忍态度进行集中整治,2024年为群众办理实事72件,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积极整合资源,加强物业管理,发展服务型产业,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搬迁群众适当缴纳物业管理费,仅此一项年收入约4万元;安置小区停车场对外开放,年收入约25万元;承接安置区标准厂房管理服务,年收入约45万元;建成可移动店铺、红白喜事场所及厂房原材料存储仓库等,年收入合计约40万元……2024年集体经济创收达116万元,这些举措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更为社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东湖社区“两委”深知,只有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才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为此,社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居民2500余人次,引进手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开发公益性岗位637个,带动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建设洗车场、垃圾转运站等项目,新增就业岗位28个。社区还培育自主创业37户,包括快递个体、农贸市场个体户、餐饮户等。

在就业扶贫车间开阳县流合大山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内,缝纫机哒哒作响,穿针引线间,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诞生。公司负责人严芳介绍:“我们技术门槛不高、劳动强度小,灵活上班、计件发薪,非常适合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目前,该公司已吸纳就业300人,其中搬迁群众就有85人。在这里,患有听力语言障碍的刘相进凭借勤劳的双手,与同样在厂里工作的妻子共同撑起家庭的一片天。

此外,贵州省开阳创铭科汇电气有限公司的入驻,也为社区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公司主要从事地暖设备与配件生产,采取稳定就业、按月发薪的模式,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脱贫户李方国便是受益者,他凭借努力,不仅成为喷塑车间负责人,还带出两名徒弟,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为三个孩子的学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东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蒋开菊介绍,2024年,社区搬迁脱贫人口就业率达96.2%,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1.8万元。同时,社区还加强防返贫监测动态排查,对纳入监测的40户169人,通过产业帮扶、低保兜底等方式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已成功消除风险11户49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服务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东湖社区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益童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社区两元食堂的建成,有效解决了36名60岁以上留守老人及行动不便群众的就餐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在东湖社区的“老吾老驿站”内得到生动的诠释。每天上午,老人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做早操、聊天,节假日驿站还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60岁的布依族老人罗庭秀说:“以前在老家孤孤单单的,现在搬到社区,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每天还有丰富的活动,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也舒畅了。”

文化是社区的灵魂,也是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的重要纽带。东湖社区组建了多支群众文艺队伍,每周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2024年累计组织各类文化活动62次,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文化的浸润下,社区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袁正芬和张清连等“好媳妇”在家庭遭遇变故时不离不弃;李书会和谢洪敏等“好婆婆”以身作则,关心晚辈;陈玉珍等“好妯娌”在弟媳家庭遭遇不幸时主动承担抚养教育重担……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如同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心田,也激发了更多居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热情。

平安是福,和谐是金。东湖社区以农村“五治”为抓手,修订居民公约,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完善红白喜事场地设施,规范红白喜事办理,有效整治了大操大办现象,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社区还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组建党员先锋队和群众自治队伍,2024年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起,解决群众问题200余个,为社区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东湖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魏敏表示,将继续稳定增收践初心,抓好产业帮扶、稳岗就业与兜底保障;守住底线安民心,做好防返贫监测、巩固“3+1”保障及落实防贫机制;强化治理聚人心,加强队伍建设,宣传政策,征求民意,弘扬新风,化解纠纷,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文明、美好的社区。在东湖社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未来的日子里,这里将继续书写属于搬迁群众的幸福答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