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市民胡萍刚在小区的按摩店里做完全身保健按摩。“浑身松快,这里的师傅技术好,价格也很实惠,尤其是店长彭师傅,手法十分娴熟。”胡萍说,她每周都会来这按摩放松。
该按摩店店长彭小龙是白云区自强盲人按摩中心的创始人,有着27年的从业经验,至今已有7家店面,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共有100余张床位,助50多名盲人就业。在市、区残联的指导和帮扶下,他还开办了专业按摩培训班,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400多名盲人,其中300多人实现就业,并带动一部分残疾人创业。
1978年,彭小龙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市的一户普通农家。10岁时,视神经萎缩渐渐夺走了他的视力,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彭小龙仍努力靠编织背篓等手工活贴补家用,同时,还坚持挑水、拉磨,为家人分担生活压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将成年的彭小龙还是感到了迷茫和无助——失去视力,未来将如何生活?
彭小龙18岁那年,转机出现了。他在黔南州工作的姑姑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当地正在组织盲人按摩培训,彭小龙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来到贵州学习按摩技术。
盲人学习按摩的方式和其他人不同。因为眼睛看不见,老师的课程更注重“实战”。例如,讲授某个穴位时,老师就在学生身上进行按压示范,再让学生在老师身上按压,长此以往,依靠身体感知,记住每一个穴位和按摩技巧。彭小龙回忆说,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同期的同学中,有的觉得太累、指法太难打起了退堂鼓,但他却不肯放弃,始终坚持练习。学成出师后,他前往贵阳发展。
刚到贵阳时,他在一家按摩店工作,凭借勤学好问的精神、不断精进的手法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吸引了越来越多顾客。渐渐地,彭小龙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并陆续将攒下的钱寄回老家。拿到儿子寄回家的钱,父母终于不再为他担心,而是为他的自立自强感到骄傲。
2000年,彭小龙决定在白云区创业,开设推拿店。由于不会宣传,开业后两个多月里,店里几乎没什么客人光顾。但彭小龙没放弃,在他的坚持和老顾客的不断推荐下,客人开始渐渐增多,生意好的时候,他一天要为近20位客人按摩。虽然很多时候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但小店总算走上正轨,彭小龙心里十分开心。
此后,他继续提升按摩水平:2002年学习中级保健师按摩课程,2004年取得高级保健师按摩资格,2014年通过自学取得医疗行业相关资质,2015年经省残联推荐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盲人学院针灸推拿专业进一步学习……
“手法要更新、服务要提升、管理要提高。”彭小龙说,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技术上不能“吃老本”,更不能当“井底之蛙”。每年,他都会带着店里的技师外出学习、培训,持续提升技能。日常生活中,彭小龙还会利用闲暇时间钻研相关盲文教材,丰富理论知识。
如今,彭小龙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带领更多盲人技师提升技能,助更多盲人自立自强。“努力让每双掌握技艺的手,被越来越多人看见。”他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心之所向便是阳光》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