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为媒 才聚业兴

——“活力经开”人才系列活动综述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6月30日        版次:A04    作者:

经开区人才政策宣讲会现场。 经开区组织人事部/供图

经开区举行“高校毕业生入企职业体验”活动,三所职校的学生走进满帮集团。

在中煤盘江重工有限公司结构件车间,技能人才操作设备进行自动焊接。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能人才在组装客车。

经开区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专场招聘活动。

经开区职业指导促就业系列活动走进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经开区组织人事部/供图

经开区民营企业招聘人员在向求职者介绍岗位情况。

俯瞰花冠路沿线的经开区部分企业。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贵阳经开区紧盯“两主一特”产业发展需要,精心谋划开展“活力经开”人才系列活动,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留、用”四大工程,进一步落实“人才兴市”战略部署。

在系列活动开展过程中,该区搭建交流平台精准引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聚焦能力升级悉心育才,提升人才队伍水平;用好人才政策暖心留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产业平台合理用才,释放人才发展效能。

以活动为媒,该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进一步筑牢。

以平台为支撑

畅通人才引进渠道

今年以来,贵阳经开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在院校、人才、企业之间搭建起良好交流平台,夯实引才基础,提升引才实效。

主动走出去,让“活力经开”人才品牌声名远播——

上半年,经开区充分发挥人才集聚优势,通过“高校毕业生经开行”、“经开工匠”进校园、人才进企业、职业指导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加快促进人才聚集。

搭建“经开工匠”院校平台,邀请“经开工匠”走进校园为学生授课,讲述技能大师的成长之路,传授技能创新心得。目前,已推动经开区内贵阳海信、奇瑞万达等多家企业与本地高校达成产学合作,促成一批院校聘请“经开工匠”为外聘导师,校地企协同联动进一步深化。

为加快打造一支符合产业需要、能解企业难题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经开区依托贵州人博会等平台,健全优化党工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服务专员包保服务等制度,用好“人才之家”等载体,新设立“人才服务窗口”,打造“经开人才”宣传栏目,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常态化为园区企业人才提供服务,“一站式”受理人才政策咨询、申报、办理兑现等事项,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温度、速度。

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并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的孙逊博士便是经开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近年来,他积极推进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在推动研究所生物智慧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填补贵州生物检测相关技术空白的同时,还通过“科技专员”制度,助力经开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

此外,经开区还通过举办高校大学生求职能力提升讲座,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今年5月,经开区邀请资深职业规划导师走进贵州大学,为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30余名学生提供指导,介绍当前就业市场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变化趋势,剖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心态和职业素养。

积极引进来,推动“人才强区”——

今年以来,经开区开展了多场高校毕业生“经开行”活动,邀请多所高校的毕业生走进经开区“两主一特”重点企业,零距离接触优质企业,打破信息壁垒,增强高校毕业生对经开区产业的了解,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筑留经开。

今年3月,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阳市新华电脑中等职业学校等学校的50余名学生走进经开区满帮集团实地参观体验,了解数字物流行业现状,以及企业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创新成绩,零距离“入企职业体验”。

今年5月,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40名学生来到贵阳龙湾万达广场,深入商业一线了解客流管理、系统平台、品牌运营、商场生态等内容,近距离观察和了解零售、服务、管理等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及工作职责。

……

“依托省、市平台载体,我们今年组织了13家区内重点企业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20余家企业参加贵阳贵安赴外引才活动,累计征集岗位4214个,目前已经引进培育了1756名产业人才,促成了952名省外高校毕业生留在经开就业创业。”贵阳经开区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持续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助企业精准引才,助人才快速就业。

今年贵州人博会期间,经开区适时举办为期7天的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通过“职业指导+沉浸式体验+招聘双选会+后续跟踪服务”模式,提升青年人才的求职实战能力,并借助贵州人博会现场检验实训效果,促成一批青年人才达成就业意向。同时,经开区还举办求职双选会,邀请贵州科技学校、满帮集团等单位现场招聘,达成意向就业42人次。

以培育为抓手 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今年5月,经开区举办“智汇工匠·AI赋能”技能人才专项培训活动,通过AI技术培训,强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支撑。

参加首期培训活动的人才有经开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二星级技能人才等50余名行业骨干。贵州省职工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会长、贵州师范学院AI教研中心副主任赵子英通过“理论+实训”的模式,提升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的AI应用能力。

本次培训课程包括三大核心板块:在“AI技术基础认知”板块,深入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技术原理,以及AIGC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场景。在“DeepSeek实战操作”板块,通过工业设计案例,演示智能工具对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在“AI绘图设计实训”板块,依托多款国产AI工具平台,指导大家将文本指令生成图像。

“培训对我们帮助很大,解决了我们在PPT制作中经验不足的问题。”参加活动的学员说,在实操环节,系统接触DeepSeek算法模型、即梦AI绘图平台等工具,并通过案例讲解和现场训练,初步掌握AI的基础操作。

经开区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始终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大力推动校地企合作提质升级,积极鼓励专家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目前,已成功促成2家企业设立“科技副职”、6家企业设立“科技专员”,累计推动10名专家人才在校兼职创新创业。

人才发展直接关乎产业发展,人才水平直接关乎产业水平。5月14日,经开区组织开展“博士解难题”人才走访服务活动,邀请博士专家团队走进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智力支持。同时,聚焦人才引育、政策申报、技术支持等核心问题,提出“柔性引才”“协同创新”等破题思路,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经开区还将聚焦重点高校毕业生、产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等群体,精准开展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提升各类人才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拟举办“两主一特”产业人才创新培训专题讲座,针对经开区“两主一特”产业重点人才,邀请高校导师、企业导师、专家等组成讲师团,围绕技术创新等分享经验、交流互动,提升园区产业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升级。

拟举办高层次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班,聚焦“两主一特”产业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及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重点人才计划、人才政策进行系统解读学习,引导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政策为牵引 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近年来,贵阳贵安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经开区结合自身实际也出台了相关人才措施。

为更好服务人才,上半年,经开区制定印发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落实人才兴市战略推动人才集聚的十五条政策措施》,举办人才服务专员能力提升暨人才政策宣讲会,邀请人才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最新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工作者对人才政策的理解,提升人才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日前,经开区邀请贵阳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为人才专员上课,围绕《贵阳贵安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若干政策措施》《贵阳贵安筑才卡分类认定办法》等12个配套实施细则,对人才认定、安家费、薪酬补贴等政策进行解读,系统介绍贵阳贵安人才政策要点、政策优势。据介绍,今年以来,依托人才服务窗口等线上线下渠道,经开区累计帮助区内人才解决难题30余件,受理兑现安家费、薪酬补贴、租房补贴等各项奖补280余万元。

同时,经开区组织人事部联动相关部门,在各自工作中同步宣传贵阳贵安人才政策。

接下来,经开区将继续做好人才政策宣传,促进人才政策落地落实——

深入高校开展“三最”户籍政策宣传,解读公安政务窗口全面实行的“7×24小时”工作制,可全天候办理上户、身份证、居住证等户籍业务,促成更多优秀人才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共建贵阳。

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人才政策宣贯会,结合贵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计划邀请贵阳市遴选的综合服务商和经开区企业(人才)参加,将产业政策宣贯与人才政策宣贯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人才。

在高校新生入学、学生返校的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经开区人才保障房宣传推介活动,落实用好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让更多高校毕业生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全力落实好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

除落实好人才政策外,经开区还将借助人才服务契机,举办青年人才文化研学活动,组织青年人才参观考察、互动交流,激励人才“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组织青年人才赴红色景点开展红色文化团建活动,增强人才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以人才为羽翼 驱动产业发展壮大

今年5月,贵阳经开区2025年“人才+项目+金融”项目征集活动全面启动,面向全国征集优秀人才项目。目前,项目征集正在火热进行中。

该项目是经开区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联动发力的一项重要行动,旨在通过开展一次项目征集、引进一批创业项目、汇聚一批人才团队,助推主导产业发展。今年5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工作案例”全国交流研讨会公布人才工作获奖案例,经开区推送的《“人才+项目+金融”做好“数”文章》入选。据了解,此次有21个省和相关机构的73个案例参评,贵阳经开区人才工作案例是贵州省唯一获奖案例,充分展现出该区产才融合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据介绍,今年,经开区“人才+项目+金融”项目征集聚焦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两主一特”产业。活动启动前,经开区对配套服务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本地人才“政策礼包”,今年通过“人才+项目+金融”项目征集活动落地的人才团队,将获得安家费、薪酬补贴、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政策支持。

今年,经开区积极探索“人才+项目+金融”活动与贵州省创业股权投资协会深化合作,聚焦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兴企业,依托贵州省创业股权投资协会的资源,挖掘高成长性项目,积极推动形成“省级筛选+区域落地”的产才项目协同机制。

依托“人才+项目+金融”项目征集活动形成的联动机制,目前贵州省创业股权投资协会每月开展的项目路演活动,都积极邀请经开区相关部门参加,向投融资机构推介经开区的人才项目,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引才育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人才+项目+金融”活动外,今年,经开区将继续聚焦“两主一特”产业开展系列人才活动,发挥人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开展“两主一特”产业人才走访交流活动,组织区内人才、行业专家走访“两主一特”产业重要企业,促进人才沟通交流,以人才链带动产业链互动,促进区内企业加强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开展“人才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企业需求,主动对接省内院校,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以路演交流形式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企业和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