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时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表明,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坎坷而巍然屹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坚持用发展、全面、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党性党风党纪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对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先锋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思想基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方面,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另一方面,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守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下大气力纠治“四风”突出问题,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和独特优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严明党的纪律,必须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
整体推进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需要同向发力、整体推进。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党员干部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想问题搞研究、作决策办事情,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二是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必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三是强化党纪约束。严明党规党纪防腐拒变,必须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持之以恒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确保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为坚定的党性、优良的党风提供纪律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编号:2024NDQN002〕阶段性成果)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