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
从近期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数起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来看,当“抹不开面子”成为党员干部触碰纪律红线的托词时,其结局只能是让自己不仅丢面子还会“丢官”。
要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面子。党员干部真正的面子是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是凭借清正廉洁、干净做事赢得的尊重,是在亲近群众、联系群众中收获的信任,是在履职尽责、为民谋利中得到的肯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党员干部应该追求的面子;群众脸上的笑容、口中的称赞,才是党员干部最大的体面。
孙娅楠 人民日报
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化解矛盾纠纷开出了“良方”,是法治建设“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方面。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就要让纠纷消弭于萌芽,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通过一系列制度保障,高效破解矛盾纠纷化解难题。
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是加强矛盾引导和疏导的重要前提,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矛盾纠纷的“分流阀”作用。加强行政机关用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能有效减轻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的负担。
把解纷工作的重心向前端“推”,并不意味着司法要一味后“退”。一方面,司法机关应尊重与保障当事人正常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坚持提起诉讼的,应当依法及时立案,杜绝拖延立案、违规不予立案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多元解纷实践中,司法机关应当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切实承担起指导、推动、规范和保障统筹的重要职责。今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公众开放,进一步支持保障人民法院做实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人民法院应当围绕纠纷重点领域和多发领域,不断丰富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元解纷案例资源,优化服务功能,加强典型案例普法宣传,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
马慧 学习时报
(《观点 聚集》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