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7月14日        版次:A07    作者:

毛中根 李可欣

进入新时代以来,消费逐渐成为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业态,提升供给侧对消费需求的适配程度,是当前我国提振居民消费的重要抓手。

新型消费业态是新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者为了满足消费群体日益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运用新技术对相应要素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新的经营形态。与传统消费业态相比,新型消费业态具有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等特征。目前,我国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培育成效显著。新型消费业态不断带动数字消费发展,推动绿色消费市场持续繁荣,促进多个消费领域融合发展,“文旅+”消费持续火热,“数字+”消费快速崛起。“文旅+”消费将文化和旅游两大领域深度融合,在线旅游、在线文娱和在线餐饮销售额合计对网络零售总额增长贡献巨大。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如,数字消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为“城乡数字鸿沟”问题突出,阻碍了农村数字消费潜力的进一步挖掘,产业间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水平较低;消费绿色转型升级能力有限,表现为绿色产品供给不足,绿色消费激励不足,绿色产品标准认证管理有待完善;消费业态多元融合层次偏低,表现为消费业态融合不充分,融合创新缺乏内核,面临同质化困局,消费卖点更新缓慢,融合特色重心模糊;监管及支持政策力度不足,表现为监管手段和理念相对滞后,政策支持力度和精准度不足。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要促进数字消费业态发展。促进数字消费在城乡间、行业间、群体间协同发展,是赋能新型消费业态、激发消费潜能的关键所在。一是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挖掘农业文化内涵,探索“农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度假等业态。二是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沉浸式数字消费新场景落地;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医疗、线上教育、数字文旅等服务新模式。三是挖掘银发群体数字消费潜力。鼓励开发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培育壮大智能家居、远程医疗、云端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动数字应用适老化改造,提高“银发族”数字经济参与度。

加快消费业态绿色转型升级。消费业态绿色转型是培育新型消费业态的内在要求,需要绿色消费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强化绿色技术研发,丰富绿色产品种类,优化绿色服务。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低碳、环保产品。二是加大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持续扩大以旧换新政策的覆盖范围,针对老年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等群体,为其提供以旧换新行为重点支持。加大绿色消费品的补贴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直接补贴、绿色消费券发放、绿色积分兑换等持续激活绿色消费,保障政策的延续性。三是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动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与标识制度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推动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多元消费业态融合要深度整合多种消费形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教育+”“旅游+”“体育+”等新型消费业态的内容形式,推动体育旅游、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二是释放夜间经济潜能。推动夜间经济与地方文化及消费资源深度融合,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夜间消费点位,鼓励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丰富夜间消费供给,适当延长商场、步行街、游乐园等营业时长,建设“24小时生活圈”。三是鼓励即时零售业态发展。优化即时零售仓储配置和物流效率,推动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鼓励即时零售企业与直播电商、短视频平台合作,满足消费者“即想、即看、即买、即得”的购物体验。

加大消费业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型消费业态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改善消费市场环境,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一是完善有利于新型消费业态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新型消费业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鼓励银行等服务主体对相关企业降低手续费用,完善针对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政策。二是健全新型消费业态监管机制。可根据新型消费特点,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规范新业态新模式市场秩序。三是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确保数据处理活动的合法合规,并持续开展应用程序侵犯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