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开放新格局 跨越山海联世界

——贵阳综保区以高水平开放助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7月18日        版次:A05    作者:

贵州造新能源汽车搭乘首趟直达老挝汽车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发出。

贵阳综保区海关特殊监管围网区卡口。 贵阳综保区/供图

贵阳综保区集隽光电产业园模组厂项目生产车间。

贵阳综保区企业万辉国际向中东地区出口生鲜大蒜。

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展厅。

“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谆谆嘱托,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全省“1+9”对外开放创新平台之一,近年来,贵阳综保区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锚定打造服务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大力推动口岸通道、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业态引育、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开放格局持续拓宽、开放通道持续畅通、开放平台持续强化、开放主体持续引育、开放业态持续丰富,引领全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增强,“桥头堡”作用日益凸显。

跨越山海,联结世界。当前,贵阳综保区正扎实推进对外开放,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树牢开放发展理念,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A拓宽开放通道

打造要素流通“枢纽网”

7月9日,在位于贵阳综保区的贵阳国际陆港,各色集装箱有序堆放,只见橙红相间的巨型龙门吊穿梭于集装箱与列车之间、上下抓拿,堆高车来回搬运、调度员多方对接,场站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操作各种机械“吞吐”货物。这样的繁忙景象已成为贵阳国际陆港的常态。

贵阳清镇生产的瓷砖、贵阳经开区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以及贵州轮胎、贵州茶叶、动力型锂电池、汽车零配件、电视机、油辣椒、吉他……以贵阳国际陆港为始发地,越来越多的“贵州造”货物,正搭乘着中欧班列、中老班列、黔粤班列等国际货运班列,运往欧洲、东南亚、东北亚、南美洲等地区,点对点直达直发,贵州开放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贵州地处内陆,不沿江、不沿边、不靠海,过去由于通道不畅,贵阳曾面临发展窘境。近年来,贵阳全力构筑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立体多元交通体系,贵阳综保区作为全省全市高水平开放的“桥头堡”,也在积极开拓通道,打通对外开放“黄金通道”。其中,贵阳国际陆港就是重要布局之一。

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关于“支持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州设立无水港”的政策机遇,2022年以来,贵阳综保区依托都拉营铁路物流港,联动铁路、海关、商务等多单位部门,以“区港联动”模式,按照“都拉营铁路物流港+贵阳综保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联动发展的思路,打造全国首个综保型国际陆港,并于2022年8月27日正式开港运行。

贵阳国际陆港实现了港口、口岸功能内移,到区即抵港,贵州进出口贸易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办理通关手续,还有多家监督机构、货运代理公司、多式联运公司等为企业提供服务。减少了交易成本,提升了通关效能,“黔货出山”“外货入黔”更便捷。

“海柜直接送到‘家门口’装车,报关实现一体化,西南企业如今也能享受东部沿海企业‘同款’便利。”贵州轮胎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贵阳国际陆港大幅提升了本地外向型企业的贸易便利。

截至2025年6月,贵阳国际陆港累计到发班列576列、102470标箱、228.36万吨。其中,中欧班列75列、7836标箱,黔粤班列361列、21770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136列、6946标箱,中老班列4列、274标箱。

当前,贵阳国际陆港已成为连接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及粤黔通道的重要枢纽。向北,通过中欧(中亚)班列连接欧亚大陆;向西,通过中老班列连接RCEP成员国和东盟;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通向沿海港口;向东,通过黔粤班列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衔接”的立体开放态势。

与此同时,贵阳综保区在跨境公路运输通道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今年4月,贵阳综保区首趟“中老”跨境公路班车成功发车,标志着贵州“中老”国际公路运输通道全面贯通。相较于传统方式,跨境公路运输全程“门到门”服务实现了“省内集拼——国内报关——国外清关——末端派送”全链条贯通,进一步满足贵州企业“小批量、高频次”的物流需求。

贵阳综保区保税业务与口岸服务中心副主任虞佳表示,贵阳综保区正立足“国家物流枢纽+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双重定位,聚焦交通、物流等领域,构建“陆港+新通道”立体互联开放通道网络,着力培育国际开放通道体系、国际多式联运分拨体系,构建72小时触达海外的“海、铁、空、陆”立体交通网络,以通道畅通带动要素高效流动,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B建强开放平台

构筑外贸发展“强磁场”

7月9日,走进贵阳综保区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展示大厅,映入眼帘的大屏幕上,一个可切换13个语种的跨境二手车营销平台正线上展示着各式二手车,品牌型号、车身尺寸、零配件等信息一目了然。展厅内,也线下展示着六七台整备一新的二手车辆。

“在后台,我们还可以实时查看二手车出口订单合同数量、出口国家分布排名、出口二手车品牌车型分布等数据。国外客户在平台或者海外运营中心选择好心仪车辆产品后,便可通过网络洽谈购车事宜。”基地运营方贵阳市丝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韦国荣说。

“二手车出口的海外订单确认之后,还涉及后续车辆整备、登记、出口、物流、税务申报等复杂流程,如果各环节单独跑,费时费力,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韦国荣说。如今,在贵阳综保区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由平台统筹协调整合部门窗口入驻,可实现多业务“一站式”办理,进一步缩短了流程时间、提升了办事效率。去年,依托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这个开放平台,丝路汽车实现二手车出口额1.2亿元。

近年来,我国二手车出口势头迅猛。贵阳综保区抢抓国家二手车出口、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行动等政策机遇,整合多方资源,于2023年启动二手车出口基地建设。

该区围绕“一核+两平台+三中心”架构,搭建起二手车出口基地这个开放大平台,为全省汽车流通行业企业提供政策引导、平台服务等多方位支持。其中,“一核”指贵阳综保区,“两平台”即线上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跨境二手车营销平台,“三中心”即线下业务服务中心、口岸中转服务中心、海外售后服务中心。

平台为“媒”,越来越多的全省汽车流通领域相关企业在这里集聚发展。今年5月,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国际贸易分会在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立,已有34家行业企业加入。

“二手车出口海外,单靠一家企业孤军奋战很困难,很多企业愿意走出去,想走出去,却苦于没有门路不知道怎么走出去。”丝路汽车董事长代禹庭作为新当选会长,他表示,希望担起“出海导师团”角色,帮助贵州车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买家搭上桥、连上线,让更多想出海的企业了解国际贸易,与大家一起抱团开发海外市场,为全省二手车出口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政企合力推动贵州二手车出口跑出“加速度”。

截至2025年6月底,贵阳综保区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已聚集二手车出口上下游企业30余家,出口车辆达2400余台,出口金额达3.5亿余元,主要销售至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只是贵阳综保区建强开放平台聚势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阳综保区坚持做优功能、创新载体,持续推进“线上+线下”平台搭建,进一步补齐完善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功能,加快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推广,持续建强贵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为园区企业提供汇税、物流等各个环节外贸综合服务。同时,聚焦二手车、茶叶、农产品、矿产品等打造重点单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各类开放平台正为贵阳综保区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注入强大动能。

C引育开放主体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把龙头企业“请进来”,培育本土外向型企业“走出去”。近年来,贵阳综保区始终以国际贸易为主,着力壮大开放主体、大力培育开放业态,通过产业融合驱动,培育外向型经济生态圈。

今年3月,在贵阳综保区围网区二期科技创新产业园里,贵州集隽半导体产业园模组厂博瀚微科技显示模组生产项目正式投产。作为光电显示产业链“芯片——模组——终端”的中游环节,该项目所生产的手机显示模组总成产品将主要出口至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市场。

贵州集隽半导体产业园是贵阳综保区“保税+”产业布局的核心项目,由外资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园围绕显示驱动芯片的设计、封装、测试等核心环节,向光电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力争打造集产业链、供应链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生态。去年9月产业园一期芯片项目建成投产以来,至今已累计实现工业产值超2亿元。

“贵阳综保区产业导向契合,拥有保税、免税等政策优势,因此企业选择从华南地区转移到贵阳落户。”贵州集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谭清元说,去年以来,产业园建设得到了省、市、区等支持和服务,此次投产的模组厂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更为企业发展坚定了信心。

同一园区,贵州万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仓储区里,工人们正在将生鲜大蒜、生姜、南瓜等农产品装车,通过“陆运+海运”等方式,经广东、广西等码头海运发往中东、东南亚等地区。

作为贵阳综保区去年招引落地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在贵阳综保区、筑城海关等各相关单位部门的“手把手”指导下,贵州万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依托本地至全国农产品资源,结合陆、海、铁等交通方式,实现了企业自主出口马铃薯、生姜等高质量农产品。

“农产品分类不同,出口手续不一样,以前都要找专业公司来办,现在在综保区、海关的‘手把手’指导帮助下,我们自主就能完成出口业务手续办理,节省了成本,速度更快了。”该公司负责人吴龙华表示,接下来,将围绕贵州马铃薯、蔬菜、水果等优质农特产品资源,继续扩大产品海外销售市场,带动更多贵州农产品卖到海外去。

当前,贵阳综保区正聚力攻坚开放产业、主体、业态,以贵州制造为立足点,以集隽公司等为龙头引进项目,加快光电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同时,依托保税仓储打造“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展示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贵州优势产业”与“国际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双向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