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贵阳持续高温多雨天气,贵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季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提前做好防蚊灭蚊工作依然十分重要。
贵阳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这三种疾病的蚊子,主要是伊蚊和按蚊,其中伊蚊在贵阳地区较为常见,对市民的威胁较大。
该负责人介绍,这三种疾病,登革热如同 “暴脾气”,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一到两天,患者可能出现 39℃以上的高烧,伴有剧烈头痛,浑身肌肉和关节酸痛难忍;基孔肯雅热则专“钻骨头”,患者会出现高烧和剧烈的关节痛,严重时手抬不起、脚迈不动,行走困难,部分患者痊愈后还可能留下后遗症,阴雨天关节易疼痛;而疟疾就像“打摆子专业户”,患者会忽冷忽热,冷时盖几床被子都发抖,热时则大汗淋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肝、肾造成损伤。这三种疾病早期症状与“感冒发烧”相似,但如果近期去过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等蚊媒传染病流行的地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行程。
如何防蚊灭蚊?蚊子的繁殖离不开水,从卵到成虫的整个过程都依赖水。因此,防蚊的核心在于 “断水”,对此市疾控中心给出三招防蚊措施:
第一招:翻盆倒罐 “端蚊窝”
贵阳多雨,家中及小区里的小水洼、小容器都是蚊子的“育儿房”,要及时检查并清理这些易积水的地方。
花盆底托、接水盘需格外留意,哪怕只有几滴水,都可能成为蚊子的产卵地。建议每天倒干净积水,从源头切断蚊子繁殖的可能。
废旧轮胎、塑料瓶的底部凹陷处极易积水,堪称 “蚊子幼儿园”。对于这类物品,应及时丢弃,若暂时无法处理,可在底部戳几个洞排水,避免积水留存。
阳台上的水桶或水缸若用于养植物,建议改用沙土;若需存水,需每周至少更换2次,因为蚊子幼虫在水中的存活周期仅为1周,定期换水能有效阻断其生长。
下水道或空调排水口可采用塑料袋封死的方式,防止蚊子进入产卵,进一步压缩蚊子的繁殖空间。
同时,小区公共区域的绿化带、楼道角落若有积水,居民可联系物业清理,共同 “端掉蚊窝”,让蚊子无处繁殖。
第二招:物理防蚊最靠谱
对于家里有小孩、老人、孕妇的家庭,物理防蚊更为安心。利用纱窗+蚊帐,给窗户安装细纱窗,睡觉时挂上蚊帐,能有效阻挡蚊子进入。使用电蚊拍灭蚊,比喷药更安全,尤其适合晚上在客厅、卧室使用。可将灭蚊灯放在客厅角落(避免放在床头),利用紫外线诱蚊,灭蚊效果显著。
第三招:化学防蚊看成分
使用驱蚊液/喷雾时,要选择安全的成分,并根据年龄选用:2 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选用含“派卡瑞丁(Picaridin)”的产品,浓度≤20%,喷在衣服上更安全。
2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可选用含“避蚊胺(DEET)”(成人浓度≤30%,儿童浓度≤10%)或 “驱蚊酯” 的产品,喷在裸露皮肤后,回家应及时洗掉。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优先选择物理防蚊,必要时可选用含 “派卡瑞丁” 的产品,需遵循说明书上的浓度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喷驱蚊液时不要喷到脸上和伤口处,回家后要用肥皂清洗干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常青 张梅
(《市疾控中心给出防蚊小秒招》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