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大型山地舞剧《四季·曈昽》演出现场。乌舞团/供图
这是一场群众广泛参与的舞蹈盛宴——延续群众性、开放性、公益性定位和零门票、零门槛、零商业特色,发布了《林城谣》等四支群众舞蹈,千余名群众积极互动、嗨翻全场。
这是一次舞蹈专家云集的艺术交流——全国知名舞蹈方面的专家学者先后走进贵阳,举行咨询会议、探访文化景点、开展专题讲座,纷纷提出了促进山地舞蹈发展的建议。
7月25日至30日,作为2025多彩贵州“大地之声”系列文化活动之一,以“爽爽贵阳・邀你来舞”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在贵阳成功举办。
探索——
播撒理想种子 山地舞蹈萌芽
提到山地舞蹈,就绕不开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乌宏志及其创办的乌舞团。
乌宏志从小在贵州黄平长大,耳濡目染黔东南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对舞蹈的热爱早早地就在心里萌芽。大学毕业后,乌宏志进入广东现代舞团工作,跟随舞团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香港等地巡演,丰富的经历让他深深爱上了现代舞,也化作一个滚烫的理想:“让现代舞的种子,在贵州的梯田上开出新花!”
2012年,乌宏志回到贵州,开始探索本土现代舞的实践,牵头成立我省第一支民营现代舞团——乌舞团。此时的贵阳,“中国舞蹈之都”称号熠熠生辉,连续举办多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舞蹈爱好者和专业人才集聚,这些都为“山地舞蹈”的出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2016年开始,乌舞团开始策划贵州现代舞周,以现代舞周的形式连续多年参与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经过多年探索,乌宏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山地舞蹈”的概念,并将贵阳丰富的山地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融合起来,以山地舞蹈形式展示爽爽贵阳、传播多彩贵州。
“山地舞蹈实践中,我们将现代舞的理念、技术与喀斯特地貌当中蕴藏的山地文化相结合,与贵州民族文化相结合,演绎专属于贵州现代舞的本土IP。”乌宏志说。
2019年以来,乌舞团以“山地舞蹈”理念创作的首部大型舞蹈作品《风动·铃动·心动》,以“生命”为主题,深度挖掘贵州民族文化精髓,也探寻人们当下对生命的追问与感悟。
作为贵州山地舞蹈的积极参与者,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建认为:“就像贵州吃酸汤鱼、重庆吃火锅,饮食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舞蹈也是一样。所以,山地舞蹈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舞蹈概念,它在贵州悠久的时间历程中产生,又在贵州多元包容的环境中成长。”
乌舞团创作的系列山地舞蹈作品展示后获得业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中国舞蹈家协会曾称赞:“贵州山地舞蹈的提出是中国舞蹈全国布局当中的重要一环。”
前行——
丰富呈现形式 打造精品舞剧
如何更好地展现本土文化、推动山地舞蹈发展?这是乌宏志和他率领的乌舞团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用广阔的人文视角、丰富的表现形式,打造一批兼具时代特征、贵州特色、贵阳特质的精品舞剧,就是乌舞团努力实践的方向。
精心策划、细心创作之下,2021年至2023年,乌舞团先后推出《前世今生》《此心安处》《此心光明》“我的贵阳”三部曲,内容涵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阳明文化,视野宏阔,表达深邃。
其中,首部舞剧《前世今生》在文昌阁上演,古城墙上的故事以现代舞形式演绎,展现出让人新奇的当代表达;《此心安处》以贵州“国宝”铜车马为舞台元素,串联古夜郎汉时代至当代贵阳的历史脉络,通过舞蹈、装置艺术等,传递“贵阳即吾乡”的归属感;《此心光明》首次以现代舞形式演绎阳明文化,既呈现其历史镜像,也探讨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在2024年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期间,乌舞团再次用创意呈现大型现代舞《gu·wu》,作品融合现代感舞台设计与多元化舞蹈风格,舞者以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现丰富的情感层次,让观众在舞动中找到心灵归属。该作品在黔西市化屋村实地录制视频并传播全网,取得热烈反响。
今年的中国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开幕式上,乌舞团再次惊艳亮相,演绎时长40分钟的原创大型山地舞剧《四季·曈昽》。该舞蹈分为开场、主体、尾声三个部分,以青春成长为主题,展现了青年人从懵懂迷惘到摸索调适,最终达成身心协调的生命历程,精彩表演获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现代舞在贵阳的发展,已成为衡量这座城市精神高度的无形标尺。《四季·曈昽》所蕴含的青春力量,不仅展现了个体生命的成长,更体现了贵阳开放的文化胸襟与蓬勃的内在活力。”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长江东在文章中表示。
“作为一年一度的公益舞蹈盛会,这场艺术对话不仅用舞姿讲述贵州山水间的故事,更让多元文化在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2025年中国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视觉总设计吴念说,今年的活动也得到了南明区、白云区等大力支持,千余名群众积极参加现场互动,有力营造了“全民共舞、舞动全城”的热闹景象。
经过多年策划、打造,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山地舞蹈”品牌效应日益彰显。目前,该交流周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山地舞蹈艺术节品牌,推动了贵州舞蹈艺术发展,促进了文旅融合与民族文化传播。
展望——
扎根贵州山水 擦亮城市名片
除举办一场主题演出外,本届交流周还开展一次文化采风、实施一组惠民展演、举行一场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山地舞蹈“把脉定向”,组织节目参与避暑季文化演出,开展惠民展演及快闪活动,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
其中,中国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夏小虎、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艺术总监曹诚渊、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建等先后通过举行咨询会议、探访文化景点、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就更好地促进山地舞蹈发展提出了系列建议——
夏小虎认为,贵阳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建议在山地舞蹈创作中利用技术手段丰富呈现形式,同时与群众文化充分结合,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共同舞出幸福生活。
曹诚渊希望,舞蹈团在未来创作中,结合贵阳实际情况,创作更多具有贵阳青年个性的、创新的艺术作品,展现这座城市的开放、多元、包容。
刘建建议,景点是静止的建筑,可以充分结合景区的历史等实际,将生动鲜活的舞蹈艺术放进去,打造属于自己的IP,这样能更好地留住文化、留下游客。
……
“专家学者纷纷强调了在地性、创新性与体验感的有机统一,分别从技术应用、文化表达、空间运营等维度,为贵阳文旅产业与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提供了方向。”贵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做好文旅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山地舞蹈融入山水、群众、生活、产业,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爱舞之都”城市新名片,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乌宏志说,接下来,乌舞团将继续扎根贵州山水,早谋划早部署,结合山地舞蹈发展现状,充分消化吸收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议,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努力聚人才、出精品、树品牌。同时,积极邀请国内外优秀的舞蹈团队抵筑开展商业演出和艺术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山地舞蹈发展迈上新台阶。
“用山地舞蹈为贵阳添彩、为贵州增辉,让‘中国舞蹈之都’名片越擦越亮,助力打造‘爱舞之都’城市新名片,让城市发展绽放出新的光彩,这便是我们心中最炽热的追求。”乌宏志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健
(《打造“爱舞之都”城市新名片》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